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一
(1)發熱門診由醫生、護士、掛號收費人員組成團隊提供一站式服務。
(2)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對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進行初步篩查,書寫病歷并簽署疫情期間防疫告知書。
(3)發熱門診接診標準:門急診患者有發熱,或出現干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腹瀉、肌痛等癥狀,有流行病學史,健康碼異常患者,或存在流行病學危險因素的無健康碼患者。
(4)發熱門診接診流程如下:
1)患者從發熱門診患者通道進入,經過分診進入診室。
2)患者應進入診室接受病史詢問及流行病學史調查。
3)如患者有發熱等癥狀,不論是否有流行病學史,必查血常規,胸部 ct 和核酸檢測三項,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患者按照門診流程就診。可疑輕癥患者在發熱門診留觀等待檢測結果,重癥患者在發熱門診內的搶救室診治或聯系發熱門診負責人轉隔離(或相對獨立房間)搶救室救治。
4)高度可疑的患者應報告發熱門診負責人,請醫院內專家組會診后決定診療方案及去向。
(5)發熱門診留觀處理流程
1)患者單間隔離留觀標準
①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 1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 2條。
②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符合臨床表現 3 條。
③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符合臨床表現 2 條,同時新冠抗體igm 陽性。
④健康碼為黃碼,有流行病學史或臨床表現。
2)留觀期間診治流程
①必查項目:2 次新冠核酸檢測(間隔至少 24 小時),依據病情特點可增加相關檢查項目,如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降鈣素原、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損傷標記物等。
②如患者為輕癥,則依據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予以對癥處理(詳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③如患者為重癥,在發熱門診內搶救室單間提供短期支持治療,可聯系專科協助診治;由發熱門診負責人決定,必要時轉急診獨立搶救室救治。
④患者如并發其他系統疾病,可請相關科室會診,必要時請會診醫師到場協助診治。
⑤發熱門診留觀滿員時,應依據病情及核酸結果進行分流。
⑥留觀患者不得擅自離開發熱門診。
3)解除留觀標準
①健康碼為綠碼,解除標準:核酸篩查至少 2 次,間隔至少 24 小時,結果皆為陰性;如胸部 ct 高度疑似,需行經院新冠肺炎專家組會診后。
②健康碼為黃碼,解除標準:治療期間轉綠碼者,可轉急診或專科治療,按照各醫院流程上報。
4)轉診標準
①核酸檢測陽性患者,2 小時內上報并轉至定點醫院治療。
②隔離點轉診患者,在病情穩定后,聯系疾控中心,送往集中隔離點。
(1)發熱門診定期進行空氣、物表消毒。
(2)對于疑似及確診患者轉出后,所處的空間進行終末消毒。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二
1.醫療機構關口前移,全面落實三級防控措施。科學設置預檢分診點。把好醫院入口、門急診及病區三道防線。所有人員須規范佩戴口罩方可進入醫院。
2.壓實發熱門診“前哨”責任,做到發熱門診六不出門(預檢、診療、檢查檢驗、取藥、ct、留觀),確保閉環管理。嚴格要求發熱病人核酸應檢盡檢,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措施。
3.全面推行預約掛號、預約檢查、分時段就診。患者等待間隔保持 1 米以上安全距離。應積極推廣互聯網診療。
4.嚴格規范入院管理。入院患者須經過嚴格篩查,原則上排除新冠后收治。對于急危重癥患者在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時,在做好個人防護情況下,進行搶救治療。
5.強化落實病區管理。按要求設置過渡病房。嚴格執行門禁管理,實施“非必要不陪護”制度,嚴格陪人篩查。實施護工“定人定崗”,嚴禁探視,鼓勵視頻探視。
6.加強患者院內診療管理。對于可疑患者盡可能設備專用,合理規劃路線,嚴格執行標準預防及額外防護。
7.落實環境物表清潔消毒制度。加強物業保潔人員清潔消毒培訓及考核,對環境清潔消毒工作有監管與監測。
8.科學做好個人防護。既杜絕防護不足,又避免過度防護。強化全員培訓,確保人人過關。
9.做好全員健康監測。按要求落實核酸檢測、體溫監測、行程追蹤等。加強重點崗位人員管理。
10.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三
為了能夠及時有序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在我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上級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學校成立由校長陳運占為組長,業務主任陳德偉為付組長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負責本校傳染病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
2、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一旦發現本班有傳染病疫情,應在1小時內向校長及主任報告。各班班主任應定期對各班衛生委員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及疫情報告程序進行培訓。
3、針對不同季節的傳染病,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預防傳染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各班班主任堅持每天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和午檢,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為預防各種傳染病在校內的發生,各班應把本班的公共區、教室、寢室徹底打掃干凈,不留衛生死角。并加強教室、寢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四
為繼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您的身體健康和安全,根據我縣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結合目前防控形勢和醫院實際,我院實施全天封閉式管理。
1、所有發熱患者(體溫≥37.3°c)、來自重點高風險區域、健康碼顯示黃碼或紅碼的患者、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的患者請直接到發熱門診就診。
2、所有人員進入醫院時,自覺出示健康碼、行程碼、新冠疫苗接種信息并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及流行病學篩查,并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院即采核酸。
3、進入醫院所有患者及家屬必須正確佩戴口罩,就診時嚴格遵守“一室一醫一患”,自覺保持就診間距。陪同人員非醫生要求無需進入診室,就診結束后無需住院者,請盡快離院。
4、發熱門診就診患者請做好個人防護,服從醫院管理,不如實提供信息或拒不配合者將負相關法律責任。
5、慢病開藥患者一律到樂亭縣醫院門診樓一樓慢病門診開藥。
1、所有就診患者需住院治療的,先收到樂亭縣醫院北院區分類管理。待兩次核酸結果陰性后可轉入專科病區治療。
2、新入院患者及陪護人員均須持有院前48小時內有效核酸陰性化驗結果,同時配合醫務人員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登記。
3、各病區嚴格執行封閉管理,按照“一患一陪一人一腕帶”進行管理,固定陪護家屬,原則上不允許中途更換,確需更換的要經主管醫生同意,持身份證及48h、24h內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方可更換陪護家屬,同時對更換的陪護家屬做好流行病學調查。
4、對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嚴格落實封閉管理,餐食由醫院統一配送,不允許外送、采購,非醫療原因不允許外出病區。
5、重癥監護室固定一名陪護在家屬等待區等候,避免聚集。
6、手術期間只限1名陪護在手術室門外等候區等候,并保持人員1米距離。
7、陪護人員必須符合無發熱、干咳、乏力、味覺減退和腹瀉等癥狀,且無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及接觸史等條件,否則不得進入病區陪護。
8、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需每天配合測量體溫。患者及陪護人員在院期間,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味覺減退和腹瀉等癥狀時,必須主動上報醫護人員,服從醫院的統一管理,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置。
9、疫情期間,謝絕探視,建議采用視頻(如微信視頻)等方式進行在線交流訪視。
疫情防控事關您和家人的生命健康,請大家遵守上述規定,由此帶來的.不便請大家諒解,感謝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五
各地各校要制定并落實疫情防控期間值班值守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校園24小時有人值守;領導干部要靠前指揮,以身作則,堅守崗位,指導值班教師及安保人員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嚴禁缺崗、缺位。
要通過網絡、電話、公告板等方式,向社會和本校所有師生員工宣告:疫情防控期間,停止學校體育場館開放,所有返校活動一律取消,未經學校批準學生一律不準返校,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入校門等校園封閉管理要求;如教職工確有返校需求,需經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同意。
各地各校要確保值守工作人員所需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配備及時足量,大門值班室要配備合格達標的測溫用儀器,要備有值班值守人員通訊表、值守記錄冊等,要保證電話暢通,確保值守工作高效、安全、有序。
對于入門人員,首先要確認是否經學校同意,未經允許者一律不得進門;其次要測量體溫,體溫超過37、3℃者一律不得進門;再次要核驗身份,實名登記,不得遺漏,不得敷衍塞責,入校人員一律佩戴口罩;對于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如有強行進入、擾亂管理秩序者,第一時間報請屬地派出所依法處理。
各地各校要對值班值守工作人員提前進行安全防護培訓,掌握工作內容,熟悉工作流程,執行工作時必須佩戴口罩,防止因防護不當造成二次傳染。
各校要對封閉管理工作建立自查機制;各地教育部門要對屬地內的學校、幼兒園和直屬單位封閉管理工作開展排查;市教育局疫情防控督導組將進行明察暗訪,對于重視不夠,落實不力的予以通報;嚴重者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六
1、認真按實記載門診日志,門診日志為發現、檢索傳染病的基礎資料。15歲以下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必須記載家長姓名、學校年級及班級。
2、檢驗科、放射科發現傳染病的陽性結果時,要詢問并登記病人的詳細住址和電話號碼,同時電話報告防保科和臨床首診醫師。
3、臨床首診醫生在接到檢驗科或放射科的報告后,應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報告防保科。
4、傳染病疫情報告實行首診負責制,任何責任疫情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后,應立即填寫新的傳染病報告卡,卡上標記的星號必填,同時報告防保科。對于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在短期內填寫傳染病訂正卡,并上報防保科。
5、防保科根據傳染病報告要求,立即進行網絡直報或卡報市疾控中心,并認真填寫傳染病總登記簿和肺結核轉診登記簿,保存傳染病報告卡3年。
6、對于15歲以下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疾病病人應立即電話報告防保科,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要求詢問患兒家長姓名、住址、電話號碼。
7、報告時限:甲類和乙類甲管的傳染病在2小時內,乙類傳染病在6小時內,丙類傳染病在12小時內。
8、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于2小時內向醫院辦公室、衛生局報告。
9、住院部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電話報告防保科,同時轉塵潔分院治療(肺外結核和結核性胸膜炎除外)。
10、日常診治過程中發現傳染病暴發苗頭,應立即電話報告防保科,防保科核實后及時向市疾病中心報告。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七
為進一步做好各種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提高對院內各種突發傳染病及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與處置能力,確保廣大師生員工的健康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文件精神,結合我院的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現疫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堅決防止疫情傳播及蔓延。
本預案適用于在全院范圍突然發生各種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安全及其它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的應急處置。
組長:院長
副組長:分管副院長
報告人:xxx。
(一)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育。做好常見傳染病防治宣傳工作,增強師生衛生防疫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定期與當地愛國衛生委員會配合開展“三管四滅”(管污水、管糞便、管垃圾處理、滅蠅、滅蚊、滅鼠、滅蟑螂)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環境消毒工作。
(三)有計劃地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四)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傳染病人接觸,生病及時就醫;教育學生堅持鍛煉,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五)做好預防常見傳染病的必要藥品等物資儲備。
(六)做好學相關部位的檢測、消毒、空氣流通及其它疾病預防工作。
(七)院醫務室應建立與開發區醫院、開發區疾病控制中心等相關單位的有效聯絡機制。
(一)應急響應行動
凡學院內發生重大傳染病等應急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應急隊伍全部到位,迅速開展救助工作,并及時向總務處及學院有關領導匯報,并按有關程序向當地衛生部門及疾病控制中心上報。
(二)現場急救
1、學院發生突發各類傳染病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應立即到達現場,在統一指揮下,組織醫療衛生救治。在第一時間內立即通知區疾控中心。
2、迅速將病員轉移到安全地區。
3、要本著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開展工作。
4、對突發傳染病,要在救治的同時做好隔離和疫源地的消毒。
5、對危重病人做到及時轉院。
6、必要時要盡早求助上級醫院的幫助。
7、學生或教職工在校內出現傳染病,在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下,要求傳染病者立即戴防護口罩、手套,到學院隔離室休息,并立即通知疾控中心。
(一)提高全體醫務人員的認識,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把預案方案落實到實處。
(二)經常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培訓,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
(三)全體應急隊員必須堅守工作崗位,做到突發事件能招之即來,來之能戰。
(四)提高警惕,樹立安全意識,發現各種可疑事件及苗頭,及時請示匯報。
(五)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把服務質量關,對可疑病例要認真檢查,避免漏診誤診,力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杜絕各種醫療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六)及時做好各種急救,治療,預防,消毒藥物,器材,設備及救措施的準備,確保應急藥品和應急物資準備齊全,設備完好,隨時調用。
(七)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做好各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素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防范意識。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八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各項疫情防控要求,嚴格把好醫院疫情防控關卡,秦皇島軍工醫院領導班子多次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議,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制定系列科學防控措施,嚴防院感事件發生,確保百姓就醫安全,現向來院就診百姓公布軍工醫院疫情防控措施,請來院就診百姓積極配合,共抗疫情。
1、醫院大門、門診、病區入口處均設有專人查看河北健康碼、行程卡、紅外線測體溫、做流行病學調查,來院人員需在入口處現場掃碼。
2、門診就診執行一室一醫一患制,就診時需再次填寫流行病學調查表。就診、交費、核酸檢測、檢查等需站在一米線位置排隊等候。
3、門診接診醫生為反復多次出入外科樓、內科樓、急診醫技樓進行檢查的患者發“院內一日通行證”,持有“院內一日通行證”的患者及家屬無需反復出具健康碼、行程卡,可順暢在院區進行檢查,簡化就診流程,縮短就診時間。
4、門、急診預檢分診處發現發熱患者用發熱患者轉運車將患者轉運至發熱門診。
5、發熱患者需在發熱門診隔離觀察室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間隔24小時)進行甄別篩查,采取單人單管核酸檢測方式。如發現疑似或確診,立即上報上級單位將患者轉運至定點醫院,并采取相關疫情消殺管理措施。
6、住院患者及陪護持3日內新冠病毒核酸陰性證明入院,入院后(間隔24小時)再次進行核酸檢測,且每7天需做一次核酸檢測,發熱門診、急診和急危重癥,4小時內出核酸檢測報告。
7、各病區全部實施封閉管理,禁止探視。提倡用手機視頻、電話等方式進行。要求非必要不陪護,必要時固定一人陪護,陪護人員不允許串訪其他病房、聚集聊天。
8、陪護人員原則上不替換,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替換的,需提前上報科室護士長,新陪護人員持3日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由病區護士長監督替換。
9、患者如需到急診醫技樓、內科樓、外科樓做檢查,需出示腕帶,陪護出示陪護證或陪護腕帶。
10、夜間執行單通道管理,醫院南門晚21:00-次日6:00進行封閉管理,外科住院樓(2號樓)患者通道晚22:00-次日6:00進行封閉管理,只保留急診一個出入口。
11、醫院設立患者通道及工作人員通道,工作人員通道需刷卡通過。
12、醫院職工每周一全員免費進行核酸檢測,(包括第三方工作人員及實習生),每天早上八點前通過釘釘上報本院職工體溫情況,特殊崗位每兩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13、醫院職工(包括第三方人員及實習生)、患者及陪護均要規范佩戴口罩,醫院防控辦工作人員隨時對戴口罩情況進行檢查。
14、住院患者及陪護每天檢測體溫。
15、后勤保障部每天2次對院區環境進行全方位消殺,院感監測消殺質量,不留死角。
16、醫院提供訂餐送門服務,樓道內設有無人售貨機日常生活用品保障服務。
住院病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篇九
為了及時有效遏制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學校校長為我校疫情報告管理第一責任人,班主任老師為責任報告人,學校其他教職員工、學生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2、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學校教職工如發現有傳染病疫情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在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告,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職業中毒事件的。
5、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向中心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
學校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學校的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查情況。
1、晨檢、午檢、晚檢應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委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在檢查記錄上。如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預防。
2、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及時與家長聯系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