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乃民生之本,對鄉鎮發展至關重要。為解決鄉鎮居民就業難題,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各鄉鎮積極探索 “家門口” 就業模式。在此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與成果。為更好地交流、推廣相關工作,我們精心整理了鄉鎮關于推進 “家門口” 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優質匯編,其中涵蓋多樣舉措與實踐總結,極具參考價值。
鄉鎮關于推進“家門口”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1
今年以來,鄉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實現居民高質量穩定就業、充分就業工作主線,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優化就業服務,全力抓好穩崗就業工作,堅持為轄區居民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和服務手段,為有需求的群體辦實事、解難題,切實做好“家門口”的就業服務。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一張網格”盤清就業家底。一是以外來流動人口、務工返鄉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為重點,依托“網格化管理”,利用網格員了解政策、熟悉社情的優勢,組織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回訪、微信詢問等方式,將就業服務隊伍沉入網格里,摸清轄區就業人員信息,確保人員底數清、情況明。已摸排轄區內就業人員信息3743條、務工返鄉人員120人、就業困難人員44名。二是以產業園區為重點,摸清轄區61家企業底數,建立健全轄區企業庫名單,調查摸底分析企業用工需求、政策需求,幫助企業發布招工信息。三是以“盤活閑置資產”為重點,全面清查摸排轄區閑置廠房、樓宇、學校以及其他存量招商資源,為推進“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一個中心”凝聚就業服務。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提檔擴能,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服務宗旨,打通就業服務“便利圈”。在鄉鎮和9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就業服務崗、工會驛站等平臺載體,建設青山社區零工驛站、青山就業“幸福里”社區,常態化開展信息發布、求職登記、崗位推介、創業幫扶、政策宣傳等服務,讓轄區群眾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讓就業服務為轄區居民美好生活賦能,有力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是技能培訓促就業。指導各社區積極組織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急需提升技能的勞動者等就業創業重點群體和困難群體,分批次開展職業培訓,涵蓋育嬰員、中式面點、美容師等課程,目前共有544人參加培訓。二是精準走訪穩就業。聚焦重點群體,對轄區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等重點人群進行定期走訪,了解就業創業情況,通過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和技能培訓政策,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協助其就業和創業。三是開展幫扶助就業。以黨群服務中心為載體,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幫扶政策,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就業服務。目前,發布和推送招聘信息300余次、求職登記6100余人、崗位推介服務8場次3752個崗位、就業幫扶500余人。四是崗位兜底保就業。積極發揮社區黨組織功能,以集體經濟公司兜底保障部分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已幫扶2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
(三)“一個市場”搭建就業平臺。與縣人社局聯手打造“青山零工市場”,采取“企業+社區+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運營管理模式,通過零工市場整合各類資源,免費搭建供需平臺,以“春風行動”系列活動為載體,同步開展專場招聘會、線上招聘會、“零工市場”抖音號直播帶崗等活動,持續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技能、送崗位等工作,幫助求職者輕松高效覓得家門口的好工作。自2024年11月21日運行以來,開展專場招聘2場(次),已同105家用工企業簽訂勞務合作協議,登記5963名零工人員,共促進1080名待崗人員就業,其中本地就業860人(包括食堂工作人員370人,安保人員448人,電子廠普工42人)。
(四)“三條渠道”拓寬就業路徑。一是業務指導提升服務能力。鄉鎮將就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議程,定期召開就業工作專題部署會議,開展惠民政策業務培訓,帶領社區干部解讀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補貼等有關政策,層層分解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實效。二是大力宣傳提高居民知曉度。通過鄉鎮微信公眾號、居民群等線上渠道推送就業政策宣傳、崗位信息等3000余條,方便群眾直接了解企業招聘信息及相關就業政策,拓展就業宣傳渠道,確保網上招聘“不停歇”。線下在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小區紅色驛站設立就業咨詢窗口,凡是有就業需求和意愿的群眾可以在就業咨詢窗口咨詢崗位信息、進行現場登記,窗口還及時張榜公示就業政策、企業招聘等信息,進一步提高群眾就業政策知曉率。三是政企聯合搭建技能培訓平臺。采取“培訓學校+企業+社區+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聯動模式,立足市場行情和轄區勞動力結構實際,量身定制技能培訓“菜單”,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操作+現場觀摩”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政服務員、面點師、養老護理員等勞務品牌“嵌入式”培訓,并組織參訓人員到相關用工企業務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鄉鎮將充分發揮鄉鎮、社區、企業、居民四方主體作用,聚焦“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建立健全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網絡,推進就地就近就業服務,讓更多人更好實現家門口就業。
(一)培育家門口“工薪族”。以外來流動人口、務工返鄉人員、城鎮失業人員為重點,派出就業服務隊伍沉入網格里摸清轄區就業需求人員信息,采取“培訓+就業”方式,加大專業技能和就業引導培訓,幫助轄區居民不斷提高勞動技能,增強求職能力。
(二)開發家門口“微陣地”。在鄉鎮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就業服務崗、工會驛站等平臺載體,建設社區零工驛站、零工市場,推進“數據收集一人崗匹配一推薦就業”鏈條式服務模式,常態化開展信息發布、求職登記、崗位推介、創業幫扶、政策宣傳等服務,推動各類人才與工作崗位更便捷、更低成本實現匹配和對接。
(三)搭建家門口“就業圈”。分類別分層次深入實施“擴、促、兜”就業幫扶行動,精準掌握難就業人群等特殊群體底數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活動,、“點對點、一站式”幫扶就業一批、集體經濟公司業務拓展開發崗位兜底一批,讓難就業人群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同時,依托片區零工市場服務點,與轄區企業建立結對機制,健全企業用工信息臺賬、務工人員信息庫,實時根據企業需求上門提供“管家式”“訂單式”用工保障,為就業需求人員提供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崗位。
鄉鎮關于推進“家門口”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2
今年以來,我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實現居民高質量穩定就業、充分就業工作主線,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優化就業服務,全力抓好穩崗就業工作,堅持為轄區居民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和服務手段,為有需求的群體辦實事、解難題,切實做好“家門口”的就業服務。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一張網格”盤清就業家底
一是以外來流動人口、務工返鄉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為重點,依托“網格化管理”,利用網格員了解政策、熟悉社情的優勢,組織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回訪、微信詢問等方式,將就業服務隊伍沉入網格里,摸清轄區就業人員信息,確保人員底數清、情況明。已摸排轄區內就業人員信息3743條、務工返鄉人員120人、就業困難人員44名。
二是以產業園區為重點,摸清轄區61家企業底數,建立健全轄區企業庫名單,調查摸底分析企業用工需求、政策需求,幫助企業發布招工信息。
三是以“盤活閑置資產”為重點,全面清查摸排轄區閑置廠房、樓宇、學校以及其他存量招商資源,為推進“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一個中心”凝聚就業服務
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提檔擴能,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服務宗旨,打通就業服務“便利圈”。在鄉鎮和9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就業服務崗、工會驛站等平臺載體,建設青山社區零工驛站、青山就業“幸福里”社區,常態化開展信息發布、求職登記、崗位推介、創業幫扶、政策宣傳等服務,讓轄區群眾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讓就業服務為轄區居民美好生活賦能,有力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技能培訓促就業。指導各社區積極組織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急需提升技能的勞動者等就業創業重點群體和困難群體,分批次開展職業培訓,涵蓋育嬰員、中式面點、美容師等課程,目前共有544人參加培訓。
二是精準走訪穩就業。聚焦重點群體,對轄區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等重點人群進行定期走訪,了解就業創業情況,通過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和技能培訓政策,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協助其就業和創業。
(三)“一個市場”搭建就業平臺
以鎮級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打造集招聘求職、職業培訓、就業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通過定期舉辦招聘會、就業洽談會等活動,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搭建溝通橋梁。同時,積極拓展線上服務渠道,利用微信公眾號、就業服務網站等平臺發布招聘信息、開展遠程面試等,提高就業服務效率。
(四)“三條渠道”拓寬就業路徑
一是發展產業帶動就業。依托鎮域特色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產業鏈延伸、產業協作配套等方式,促進就業崗位就近就地消化。
二是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大力實施創業扶持政策,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薦、創業培訓、小額貸款等一站式服務。同時,積極打造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平臺載體,降低創業門檻和風險。
三是加強勞務協作拓展就業。積極與周邊市縣、發達地區建立勞務協作關系,組織勞動力有序輸出。通過開展定向招聘、勞務派遣等方式,幫助更多勞動者實現異地就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培育家門口“工薪族”
繼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針對市場需求和勞動者特點,開展“訂單式”、“定崗式”等培訓模式,確保培訓與就業有效銜接。同時,鼓勵企業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勞動力就業,促進家門口就業增收。
(二)開發家門口“微陣地”
充分挖掘鎮域內各類資源潛力,開發一批就業“微陣地”。利用閑置土地、廠房等資源建設扶貧車間、社區工廠等就業載體;依托農業產業開發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就業形態;鼓勵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辦領辦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拓寬就業渠道。
(三)搭建家門口“就業圈”
進一步優化就業服務布局和功能設置,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在社區、村組等設立就業服務站點或窗口;完善就業信息發布機制和就業援助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就業服務合力;積極開展各類就業促進活動和專項服務行動,提升就業服務質量水平。
總之,我鎮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就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任務。
鄉鎮關于推進“家門口”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3
尊敬的[報告對象]:
現向您呈上本鄉鎮關于推進“家門口”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
工作背景與目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業問題成為鄉鎮發展的重要關注點。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鄉鎮經濟的繁榮,本鄉鎮積極推進“家門口”就業工作,旨在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本地實現就業,兼顧家庭和工作。
主要工作舉措
精準摸底,建立就業信息庫
全面排查:組織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回訪、微信詢問等方式,對轄區內的就業人員信息進行全面摸排,重點關注外來流動人口、務工返鄉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確保人員底數清、情況明。截至目前,已摸排轄區內就業人員信息[X]條、務工返鄉人員[X]人、就業困難人員[X]名。
企業調研:以產業園區為重點,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深入調研,摸清企業底數,建立健全轄區企業庫名單,詳細了解企業的用工需求、政策需求等情況,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精準對接平臺。
盤活資源:全面清查摸排轄區閑置廠房、樓宇、學校以及其他存量招商資源,為推進“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積極挖掘潛在的就業崗位。
搭建平臺,提供多元就業服務
黨群服務中心賦能: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提檔擴能,在鄉鎮和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就業服務崗、工會驛站等平臺載體,建設零工驛站、就業“幸福里”社區等,常態化開展信息發布、求職登記、崗位推介、創業幫扶、政策宣傳等服務,讓轄區群眾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
技能培訓促就業:指導各社區積極組織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急需提升技能的勞動者等就業創業重點群體和困難群體,分批次開展職業培訓,涵蓋育嬰員、中式面點、美容師等課程,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截至目前,共有[X]人參加培訓。
線上線下招聘會:與縣人社局聯手打造零工市場,采取“企業+社區+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運營管理模式,通過零工市場整合各類資源,免費搭建供需平臺,以“春風行動”系列活動為載體,同步開展專場招聘會、線上招聘會、“零工市場”抖音號直播帶崗等活動,持續為求職者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信息。
精準幫扶,助力重點群體就業
聚焦重點人群:對轄區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等重點人群進行定期走訪,了解他們的就業創業情況,通過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和技能培訓政策,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協助其就業和創業。
崗位兜底保障:積極發揮社區黨組織功能,以集體經濟公司兜底保障部分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目前已幫扶[X]余名就業困難人員。
鼓勵自主創業:對于有創業意愿的居民,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幫助他們實現自主創業,帶動更多人就業。
加強宣傳,營造良好就業氛圍
政策宣傳:通過社區宣傳欄、微信公眾號、宣傳手冊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包括就業補貼、創業扶持、技能培訓補貼等,提高政策知曉率,讓居民能夠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典型宣傳:挖掘和宣傳本地就業創業的先進典型,通過舉辦經驗分享會、事跡報告會等形式,發揮榜樣的力量,激發居民的就業創業熱情。
工作成效
通過以上舉措的實施,本鄉鎮“家門口”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就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具體時間],本鄉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X]人,其中在本地實現就業的人數占比顯著提高,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
就業質量穩步提升:通過技能培訓和精準幫扶,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穩定性得到了明顯提高,就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
就業環境持續優化:通過加強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和政策宣傳,就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就業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為居民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就業環境。
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
在推進“家門口”就業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包括:
就業信息不對稱:盡管我們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收集和發布就業信息,但仍然存在部分求職者無法及時獲取準確的就業信息的情況。
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和專業性有待提高:在面對不同群體的就業需求時,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和專業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更好地滿足求職者的個性化需求。
就業崗位的質量和穩定性有待提升:部分就業崗位的質量和穩定性還不夠高,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提高就業崗位的質量和穩定性。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加強就業信息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就業信息平臺,提高就業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加強與企業和求職者的溝通,確保就業信息能夠及時傳遞到求職者手中。
提升就業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對就業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為求職者提供更加專業、精準的就業服務。
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深入了解企業的用工需求和發展規劃,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引導企業提高就業崗位的質量和穩定性。
未來工作計劃
持續優化就業服務: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為求職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業服務。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和求職者的實際情況,持續開展多樣化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
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鼓勵更多的居民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就業。
關注重點群體就業:持續關注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情況,提供更加精準的就業幫扶和服務。
結語
本鄉鎮在推進“家門口”就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服務水平,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本地實現穩定就業,為鄉鎮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以上報告僅供參考,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信息,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鄉鎮名稱] [報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