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偨Y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一
1、鴉片戰爭開始的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
2、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馬關條約》標志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標志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戰役是——威海衛戰役。
5、《辛丑條約》標志著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的標志性事件——洋務運動。
7、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
8、揭開維新變法(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的標志性事件是——公車上書。
9、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標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11、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運動。
12、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13、使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4、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16、長征結束的標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17、日本局部侵華或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1931年“九一八”事變。
18、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
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22、國民黨政權垮臺的標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24、標志著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事件是或者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事件或者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事件是——新中國的成立。
25、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8、“文化革命”結束的標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30、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氖恰?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32、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33、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標志性事件——新航路的開辟。
3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640年,長期關閉的議會重新開會。
3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是:1688年宮廷政變或稱為(光榮革命)。
36、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統治確立的標志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37、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是——1775年,萊克星頓槍聲。
38、美國誕生的標志是(美國的國慶日)——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
39、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國慶日)。
40、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羅伯斯庇爾雅各賓派派掌握政權。
41、法國大革命結束的事件是——1794年熱月政變。
42、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43、工業革命主要的標志是——1785年瓦特發明改良蒸汽機。
4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
4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46、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48、標志著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
50、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標志——。
51、標志著綏靖政策發展到頂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陰謀。
52、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閃擊波蘭。
53、標志著二戰進一步擴大——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
54、二戰的規??涨皵U大(世界規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56、標志著歐洲戰爭結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
57、標志著二戰結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58、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
59、1955年華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60、1991年蘇聯的解體,標志著冷戰的結束。
61、遵義會議——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2、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歷史上偉大轉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
63、薩拉托加大捷——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4、《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
65、明治維新——日本近代歷史的轉折點。
66、農奴制改革——俄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
67、凡爾登戰役——一戰的轉折點。
68、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二戰的轉折點。
69、洋務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70、戊戌變法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71、辛亥革命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
72、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73、五四運動的性質——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74、興中會的性質——全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75、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模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76、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77、文化革命的性質——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78、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的興起。
79、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既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80、英國憲章運動的性質——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81、巴黎公社的性質——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82、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83、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84、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這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8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86、俄國十月革命的性質——無產階級革命或社會主義革命。
87、斯大林模式的實質——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88、巴黎和會的實質——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會議。
89、“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90、綏靖政策的實質——縱容侵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來維護本國利益。
9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92、歐盟的性質——它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政治組織。
93、冷戰政策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稱霸世界。
94、杜魯門主義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
95、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的性質——軍事政治同盟組織。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讓我們......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二
1.內容:簽訂《慕尼黑協定》(1938年9月)。
2.目的:禍水東引,把德國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3.實質:縱容侵略,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
4.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5.啟示:對待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為不能姑息養奸,要堅決斗爭。反對綏靖政策,制止爭霸的局部侵略戰爭,是清除大戰隱患的重要舉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全面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
2.規模擴大的標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3.進一步擴大的標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三
北:p2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
生活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
生活地點: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
(一)河姆渡遺址:
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用動物骨。
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干欄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遺址:
北:p7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陜西西安半坡村。
北: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
北: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北:分封制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授疆土,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因此,他們必須定期到周室朝覲、納貢和服役。各諸侯國保持密切聯系,共同抵御蠻、夷、戎、狄等。
分封制的作用:通過逐級分封,編織起由中央向四方擴散的控制網絡,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1.主要內容。
北: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勞役。從事商業而貧窮的人,全家罰做奴隸。獎勵軍功;立了軍功的人,按照功勞的大小封爵。沒有軍功的貴族子弟,就沒有爵位。承認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護土地私有制;推行縣制,把鄉、邑、聚合并成縣,縣的長官稱為縣令,由國君任命;統一度量衡,在秦國范圍內頒布度量衡的標準器。
2.歷史作用或影響。
北: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四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于東漢。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不意味著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3.秦國商鞅變法廢除分封制,確立的是縣制,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4.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
5.科舉制度正式形成于隋煬帝時期,不是隋文帝時期。
6.佛教沒有被阿拉伯人傳至歐洲,佛教傳入中國是在西漢末年。
7.明朝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是昆曲,不是京劇,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劇種。
02。
中國近代史。
1.最先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
2.在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曾經有過“同病相憐”的相同命運。1850年一部中國人編寫的系統介紹世界各地歷史地理的著作傳入日本,日本有識之士爭相傳閱,奉為海防寶鑒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國圖志》。
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是:愛國的進步的運動,經濟上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4.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科學”,后于1915年引入中國,與這一概念傳播相關是事件是明治維新和新文化運動。
5.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戊戌變法主張“變法圖強”——辛亥革命主張“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科學”?!肮嚿蠒钡谋尘笆羌孜鐟馉幒蟆恶R關條約》的簽訂。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質來說的。
6.中國近代史上兩次國共合作都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和推動的。北伐戰爭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毛澤東最大的貢獻是領導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新中國,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7.孫中山先生沒有親身參與武昌起義和北伐戰爭。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它推翻的是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紀20年代的中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件事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向井岡山進軍,建立革命根據地,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9.三大戰役中的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在1949年。
10.推翻南京國民政府是在渡江戰役后。
03。
中國現代史。
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重大的制度創新及意義:
“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港澳順利回歸,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行的大的體制創新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立;國有企業的改革;教育體制的改革等,這些體制創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表明了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進步與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3.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還沒有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不適用臺灣問題。
5.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改革開放的正確決策;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科技的推動;穩定的國際和國內環境。
6.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國位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術、基因工程、秈型雜交水稻技術等。
04。
世界古代史。
1.促使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2.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被稱為亞非文明。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五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變中國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2、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1)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中國的貧弱;
(2)鴉片摧殘吸食者體質。
措施:派人暗記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3、虎門銷煙及意義:1839.6.3,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㈤T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鴉片戰爭的史實: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
5、《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8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六
時間: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云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里。(黃河流域)。
二、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陜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后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藥。
3、黃帝——人文初祖(后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采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明確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七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一)黨的創建時期。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國共產黨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黨的革命綱領。
3、中共“三大”(1923),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
(二)土地革命時期。
1、八七會議(1927、8、7,漢口)。
2、遵義會議(1935)。
3、瓦窯堡會議(1935)。
(三)抗日戰爭時期。
1、洛川會議(1937)。
2、中共“七大”(1945,延安)。
(四)解放戰爭時期。
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河北平山縣西柏坡)。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9,北平)。
(五)新中國成立后。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
2、中共“八大”(1956)。
3、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1992):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歷史知識點初中總結篇八
歷史學的不錯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是對歷史感興趣的,課外知識豐富的人。平時一定要注意多看相關的書籍和電視劇。
趣味問答學習歷史。
學習歷史千萬不要一個人蒙著頭學習,而是應該多和同學互動,最好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學習歷史。
總結歷史舉一反三。
在總結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分析歷史,知道舉一反三,而不是單純地記住某個歷史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