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一
8月中旬,大漠戈壁深處機群轟鳴,空降兵某旅一場實戰背景下的演練在昆侖山腳下拉開戰幕。一名名傘兵、一件件作戰物資、一輛輛重型裝備從天而降,天空中綻放出朵朵傘花。
空降著陸后,作為兵力突擊力量,該旅“上甘嶺特功八連”官兵發揚上甘嶺精神,不懼課目險難,克服低壓缺氧、高寒大風等不利影響,駕駛空降戰車,與炮兵、偵察、工化等多兵種力量密切協同配合,成功奪取目標,戰旗再次高高飄揚!
鮮紅的底色,橙黃的字體。戰旗上,“上甘嶺特功八連”7個大字遒勁有力。
這是八連官兵的又一次勝利。而在68年前,勝戰基因和鐵血戰魂就得到檢驗和彰顯。
1952年10月14日,美軍向上甘嶺地區發動了猛烈進攻。
在總面積僅為3.7平方公里的地區,敵人前后投入6萬余人,動用105口徑以上遠程火炮300余門,坦克百余輛,飛機3000余架次,發起大小攻擊900余次。43天中,發射炮彈171余萬發,投炸彈萬余枚,炸彈把上甘嶺主峰足足削低了2米。
戰役初期,戰斗空前慘烈,雙方圍繞陣地進行反復爭奪。10月17日晚,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45師134團3營8連接受反擊597.9高地任務,進入主陣地1號坑道,開始了堅守坑道14晝夜的英雄壯舉。
作戰期間,敵軍不僅動用一切手段破壞坑道,還對坑道部隊與后方的交通線實行嚴密炮火封鎖,使得坑道部隊糧盡水絕。
面對敵人炮火的狂轟濫炸和極其惡劣的環境,八連官兵信念堅定、意志堅強,在革命英雄主義的感召下,大家赴湯蹈火、視死如歸,輪流出入坑道口與敵人殊死拼搏,用血肉之軀奮戰43天,堅守坑道14晝夜,那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最終飄揚在上甘嶺主峰。
八連,一戰成名。
八連被志愿軍第三兵團授予“英勇頑強,功勛卓著”錦旗,并榮立集體特等功。從那時起,他們擁有了一個英雄的名字——“上甘嶺特功八連”。
同樣因為那場戰爭,迄今為止,上甘嶺仍是世界軍事領域探討的重要地標之一。
上甘嶺戰役勝利68年來,那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注視著八連官兵每一次出征,見證著這個連隊一路走來的成長蛻變。
1961年,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在戰功卓著的3個野戰軍中反復遴選,最終選中從朝鮮戰場勝利歸來的陸軍第15軍,改建為空降兵第15軍。隨后,八連正式編入空降兵序列。
血脈相承,薪火相傳。多年來,在戰旗的引領下,八連官兵繼承和發揚“只吹沖鋒號,不打退堂鼓”的連魂,在部隊轉型建設中當先鋒、打頭陣,使連隊連續幾十年保持了先進,成為空降兵部隊基層建設的一張名片。
每一次,面向戰旗宣誓,八連官兵都覺得先烈們“從未走遠”。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二
71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斗,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之際,他強調,71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斗,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雄風猶在戰旗紅,千錘百煉戰必勝。
步入新時代,作為首批空降機步連的八連官兵,傳承上甘嶺精神,緊盯戰斗力轉型難題,在改進指揮手段、優化戰斗編成、保障力量運用、專業人才培養等多項領域取得突破,先后完成國慶閱兵、國際軍事比賽、國際聯演聯訓等多項重大任務,戰斗力建設始終走在空降兵部隊的前列,成為聯合作戰中的一把尖刀利刃。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三
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民族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一群年輕的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71年后,我們用最崇高的敬意向不畏犧牲的抗美援朝英雄致敬。
今年正是抗美援朝71周年,為引導學生了解抗美援朝歷史,學習人民志愿軍英雄事跡和抗美援朝精神,傳承抗美援朝紅色基因,增強愛國情懷,爭做新時代好學生。學校全體師生用自己的方式紀念這一偉大的日子。
一、觀看抗美援朝影片,追憶烽火連天的歲月。
《上甘嶺》、《烽火列車》、《英雄兒女》、《集結號》等等,還有央視出品的“抗美援朝紀錄片”生動再現了抗美援朝的歷史事實,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權、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絕心。
二、在線觀看“致敬抗美援朝”主題云團課、隊課。
感受一回精彩的沉浸體驗,一曲雄壯的英雄贊歌,接受一次震撼的精神洗禮。
三、“致敬抗美援朝”主題班會。
各班繼續利用班會課,由老師帶領學生一同深入學習了抗美援朝的歷史與意義,莊嚴肅穆的氛圍深深感染著學生,他們深深認識到,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唯有好好學習,才能不負韶華;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作實際行動,以實際行動來回報革命先烈。
四、致敬身邊的英雄。
以此主題活動我校進行了延伸,利用周六日慰問身邊的英雄。聽一聽他們的傳奇故事和豐功偉績,用他們的故事來激勵我們的一生。
通過“紀念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們對革命先烈有了更多的了解,產生了更深的敬意。讓他們懂得了和平幸福是先輩用信仰、膽識、智慧、鮮血打拼出來的,來之不易,要感恩珍惜。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爭做時代新人。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四
風起云涌的20世紀,有一場戰爭深刻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歷史走向,甚至撬動著今天大國博弈的棋局。
70年前,鴨綠江彼岸的三千里江山,夜與晝被炮火一次次撕裂,20多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卷入戰爭,雙方300多萬軍隊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搏殺,霸權主義者黯然離場,正義的旗幟重新在北緯38度線上高高升起,和平的陽光才真正普照古老的東方大地。
如果說,西方軍事史學家稱公元前5世紀的馬拉松之戰是“歐洲出生時的啼聲”,那么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抗美援朝戰爭,則是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聲吶喊。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后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
其實,基辛格只說對了一半。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中華民族“換了人間”的崛起之戰,更是世界進步力量“保衛和平”的殊死之戰。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再也沒有什么語詞像這4個字一樣,能夠深刻揭示中國人民在經受列強長期凌辱后對這場戰爭的理解。
今天,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數據早已揭秘——。
這是一個輝煌的勝利——美國軍隊不得不回到中國早就警告它不得跨越的那條著名緯線。
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真正贏得了和平發展的機遇和愿景。
從勝利的那一刻起,洗雪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在邁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堅定、自信。
在隨后的歲月里,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風險挑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意志從未改變、歷久彌堅。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五
熒屏上的畫面,網絡上的資料,還有那銘刻的石碑——無不讓我驚訝!這樣一場戰役,這樣一場國與國之間幫助的戰役,傷亡竟有36萬余人!來自東方之都的中國血液,鋪撒在如今飛速發展、朝鮮的國土上!
驚訝之余,我也為中國自豪著。有多久,看到關于中國的字眼,都會不自覺的微笑;有多久,體味祖國千瘡百孔,會淚眼朦朧;有多久,看到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在國際伸出救援之手,會心生感觸;有多久,每每見到那飄揚在世界還有那宇宙中的紅旗而驕傲、自豪?這個數字沒有界限,因為我是中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履行著作為國人的義務、領略著作為國人的祖國山川美好!
灑在朝鮮土地上的鮮血,留在祖國心中的名字。烈士們用握緊槍的雙手,守護著另一方國土。盡管,那土地上沒有我們端莊的方塊字、沒有我們熟悉的中國話,但我們仍然為它的興旺而驕傲,為它的沉寂而不平!因為,60年風霜雪雨,中國與朝鮮從未忘記!
中國,從未忘記。從未忘記冒著槍林彈雨為戰士送打糕的阿媽尼;中國,從未忘記。從未忘記那水火兩重天里,飄動的、聲勢的浩蕩!那是朝鮮人民對中國的赤誠,那是對英雄的贊歌!
朝鮮,從未忘記。不論是今天的中朝友誼,還是昨日的鮮血遍地。朝鮮,用它的旗幟輝映著東方——中國,生死兄弟!一份用幾十萬生命構筑的友誼,一篇用朝鮮新紀元換來的歷史足跡。
幫助·勿忘東方的國度。
今日的中國,大地飛歌;今日的朝鮮,越發強盛。兩國的友誼比天長!來自東方的一腔正義,朝鮮將它銘記;來自朝鮮的一種鼓勵,那是正義中迸發的奇跡!
中國的幫助,是朝鮮站起來的勇氣;中國的幫助,是社會正義的縮影,為新朝鮮奠基——一片荊棘,中國與朝鮮共同采擷;一片藍天,朝鮮,拋去昨日的背影,像火箭——沖上青天!
這是一段關于幫助的歷史,這是一段讓中朝兩國銘記的歷史。
幫助·勿忘東方的國度!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六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71年前,面對延燒至新中國國境線上的戰火,面對帝國主義侵略者不可一世的霸權行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這一戰,人民軍隊戰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這一戰,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天地英雄氣,江河萬古流。71年后,當年的戰火與硝煙早已散去,但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以黨和國家之名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讓英雄不朽,讓精神長存。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歷史的一頁已經翻過,但英雄的功勛光耀千秋,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然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銘記,是為了勇毅前行。推進偉大事業,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今天,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景光明。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讓英雄豐碑矗立在每個人心中,像英雄模范那樣堅守、像英雄模范那樣奮斗。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七
71年前的那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中國人民志愿軍18萬將士血染疆場,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開國領袖的長子毛岸英烈士。
是血與火鑄就了我們這個的不屈民族。
我很高興的是,85歲的老父親也是受獎人員之一。父親幾年前患有老年癡呆,一時清醒一時糊涂。剛剛把碗放下來,還說母親沒有給飯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鮮,提到在三八線、開城、上甘嶺,父親混濁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許多。
朝鮮,這個陌生的國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銘心的記憶。我見過父親得過的一枚志愿軍獎章,記得上面有一個和平鴿的圖像。小時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親曾告誡我:不要玩丟了,這是要隨他入土的。不想后來真的被我弄丟了。直到現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親是1956年入朝的。這時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已有3年。因此,他上過戰場,扛過槍,但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戰功。但朝鮮半島上留下了他的足跡,灑下了他的汗水。他與他的戰友們一樣,時刻準備著沖鋒。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寶貴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線附近。
當美軍的鐵蹄踏過三八線時,中國發出嚴厲警告,“美國軍隊果真這樣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稱,“中國絕不可能默許美軍揮師朝鮮邊境,因為朝鮮是歷史上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日本就是以朝鮮為基地占領滿洲,侵略中國北方的。況且美國出兵朝鮮在戰略上還意味著中國在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兩線受敵。”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發評論,列出美國的6大教訓,其中之一是不與你的對手對話是愚蠢的。文章稱,1950年10月,朝鮮戰爭似乎戲劇性地提前結束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占領了平壤,并逼近與中國接壤的鴨綠江邊界。中國決定,它不會容忍美國軍隊在其邊境,并警告美國必須后退,但沒有成功。直接談判可能會產生一個暫時的解決辦法,也許是一條從平壤到元山的新邊界,為中國保留一個緩沖國家。可惜,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萬的中國志愿軍的加入,加劇和延長了戰爭。
抗美援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自1840年至1945年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不是被八國聯軍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億兩白銀被擄走,多少珍寶被豪奪,多少生靈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才使中國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戰保證中國的70年和平。新中國成立后,沒有一個列強把新中國看在眼里,就連戰敗的小日本也沒有把中國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讓日本對新中國刮目相看。
朝鮮戰爭還起到了威懾作用,在中蘇交惡最嚴重的時期,蘇軍邊境陳兵百萬中蘇境,都不敢輕舉妄動。中國以不公開的兩次地下核試驗,結束了蘇聯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蘇聯解體,都沒有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敢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爭一較高下。
1840年以后我們屢戰屢敗,1949年以后我們戰無不勝。抗美援朝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種精神,那種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強暴、敢于亮劍的英雄精神。它說明,貌似兇猛的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的確是一只紙老虎。中國人從那時開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前國際形勢下,尤其不能忘記開國領袖的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狹路相逢勇者勝,保家衛國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的神圣義務與光榮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關系而言,這個紀念章頒發的時機恰逢其時!這是向以美國為首的、蠢蠢欲動的一切反華勢力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美國非要把我們當敵人,我們一定要做個合格的敵人。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八
71多年前的那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中國人民志愿軍18萬將士血染疆場,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開國領袖的長子毛岸英烈士。
是血與火鑄就了我們這個的不屈民族。歷史不會遺忘。據新華社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紀念章。
我很高興的是,85歲的老父親也是受獎人員之一。父親幾年前患有老年癡呆,一時清醒一時糊涂。剛剛把碗放下來,還說母親沒有給飯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鮮,提到在三八線、開城、上甘嶺,父親混濁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許多。
朝鮮,這個陌生的國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銘心的記憶。我見過父親得過的一枚志愿軍獎章,記得上面有一個和平鴿的圖像。小時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親曾告誡我:不要玩丟了,這是要隨他入土的。不想后來真的被我弄丟了。直到現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親是1956年入朝的。這時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已有3年。因此,他上過戰場,扛過槍,但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戰功。但朝鮮半島上留下了他的足跡,灑下了他的汗水。他與他的戰友們一樣,時刻準備著沖鋒。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寶貴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線附近。
當美軍的鐵蹄踏過三八線時,中國發出嚴厲警告,“美國軍隊果真這樣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稱,“中國絕不可能默許美軍揮師朝鮮邊境,因為朝鮮是歷史上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日本就是以朝鮮為基地占領滿洲,侵略中國北方的。況且美國出兵朝鮮在戰略上還意味著中國在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兩線受敵。”
美國刊發評論,列出美國的6大教訓,其中之一是不與你的對手對話是愚蠢的。文章稱,1950年10月,朝鮮戰爭似乎戲劇性地提前結束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占領了平壤,并逼近與中國接壤的鴨綠江邊界。中國決定,它不會容忍美國軍隊在其邊境,并警告美國必須后退,但沒有成功。直接談判可能會產生一個暫時的解決辦法,也許是一條從平壤到元山的新邊界,為中國保留一個緩沖國家。可惜,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萬的中國志愿軍的加入,加劇和延長了戰爭。
抗美援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自1840年至1945年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不是被八國聯軍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億兩白銀被擄走,多少珍寶被豪奪,多少生靈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才使中國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戰保證中國的71年和平。新中國成立后,沒有一個列強把新中國看在眼里,就連戰敗的小日本也沒有把中國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讓日本對新中國刮目相看。
朝鮮戰爭還起到了威懾作用,在中蘇交惡最嚴重的時期,蘇軍邊境陳兵百萬中蘇境,都不敢輕舉妄動。中國以不公開的兩次地下核試驗,結束了蘇聯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蘇聯解體,都沒有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敢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爭一較高下。
1840年以后我們屢戰屢敗,1949年以后我們戰無不勝。抗美援朝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種精神,那種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強暴、敢于亮劍的英雄精神。它說明,貌似兇猛的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的確是一只紙老虎。中國人從那時開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前國際形勢下,尤其不能忘記開國領袖的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狹路相逢勇者勝,保家衛國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的神圣義務與光榮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關系而言,這個紀念章頒發的時機恰逢其時!這是向以美國為首的、蠢蠢欲動的一切反華勢力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美國非要把我們當敵人,我們一定要做個合格的敵人。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九
1960年6月25日這一天,朝鮮戰爭爆發了。7月7日,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美國操縱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87號決議,決定介入朝鮮內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支援南朝鮮攻打北朝鮮。
金日成寫信求助于蘇聯,但是斯大林違背了自己曾經說出的話,他不想卷入這場戰爭,于是將這個“爛攤子”扔給了中國。當毛澤東看到了這封求助信之后陷入了沉思,中國戰爭的傷口還沒愈合,此時伸出援手,中國的損失也會很大。
戰爭愈演愈烈,當戰火燒到了“三八線”之后,毛澤東突然意識到,美國這個獅子的“胃口”絕不只是朝鮮,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這一仗我們必須打。我們主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并不否認個人在歷的作用。唯物史觀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基本前提出發,科學地說明了個人在歷的作用。
毛澤東做出的這一決策是正確的,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他在中國的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歷史人物是一定歷史事件的主要倡導者、組織或思想理論、科學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毛澤東就是中國解放前后的領導人,也是中國發展的主導者、思想的。戰爭仍在繼續,中國的部分領導人不同意出兵援助朝鮮,毛澤東站在長遠的角度上,他站得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認識到打這一仗的必然性,否則中國永遠在列強面前抬不起頭來。
任何歷史人物的出現,特別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現,都體現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同意。時勢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現具有必然性。處于動蕩時期的中國造就了毛澤東,同時毛澤東的出現拯救了處于迷茫時代的中國,不得不說,他是一名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帶領了中國人民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入了新中國,同時在他的指導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新中國在國際上贏得了一定的地位。毛澤東的思想行為符合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意愿,順應了歷史發展的需求,所以他起到了推進社會前進的積極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戰爭來臨時,中國人民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還擊敵人。1952年10月8日,美帝國主義中斷停戰談判,于14日發動“金化攻勢”,妄圖奪取朝鮮金化東北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上甘嶺陣地。志愿軍依托坑道,打退了敵人數百次沖擊,堅守陣地四十三天,于11月25日粉碎了人的進攻。此役殲敵兩萬五千五百余人,志愿軍指戰員在缺水、缺氧、缺糧、缺彈等極端困難殘酷的作戰中,發揚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涌現出無數英雄任務。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迫使美帝國主義于次年4月恢復了其無理中斷的停戰談判。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身后就是自己的家園,他們奮勇抗敵,不讓敵人再次侵略自己的家園。在這次戰爭中涌現出了很多黃繼光、邱少云這樣的革命戰士,我們的家園,他們用生命來保護。
人民群眾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在這次戰爭中,犧牲了數十萬志愿軍戰士,他們的犧牲換來了革命的勝利,他們為新中國的發展獻出了重要的力量。如今我們的生活是建立在他們的犧牲之上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社會,報效國家,將他們的愿望繼承下去!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
在這個藍色的、富有生命的星球中,在世界這片廣闊的地域里,有一只雄雞它巍然屹立在亞洲的海陸之中,它——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名字。在這里,生活了十三億雄赳赳氣昂昂的中國人!正是在這片黃土地上,有蜿蜒萬里長城,有奔騰長江黃河。今天的中國有著多么偉大的成就!神舟五六七號升空,我們中國人,在太空留下了腳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的運動健兒們為中國爭了光,讓世界為之敬佩!
1949年的10月1日,歡呼聲響徹了整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短短年,改革開放37年,這片土地上又有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次次頑強拼搏中,中華崛起了。
八國聯軍入侵,雖然政府墮落了,但我們挺了下來沒有倒!抗日戰爭,我們奮起抗擊侵略者,我們沒有倒,成功打走侵略者!中國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戰爭,我們又勝利了!
中國的歷史,有多少悲壯的犧牲,有多少奮斗的感動,有多少七彩的夢想,有多少勝利的光榮!這一切的一切,都銘記在中華人民的心里,都融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畫卷!
現在的中國站在世界的巔峰,然而,這種榮譽,是多少鮮血,多少不屈,多少奮斗所累積的,中國是踩著戰士們、領導們、人民的精神走上去的。中國,這頭曾經熟睡的獅子,被叫醒后轟動了整個世界!不錯,我相信,所有炎黃子孫也都相信:中國會更上一層樓,會像巨龍一樣更加飛黃騰達!
我們已經取得了光榮偉大的成就,我們必將書寫更加雄偉壯美的篇章!年了,中國站在了又一個新起點上。對中華民族來說,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是億萬人民的根本需要,也是一個重大戰略任務。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努力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堅持改革開放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在促進社會和諧上見到新成效是億萬人民的夢想!我們都要努力向著目標去拼搏奮斗,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中國,未來的路還很長,也許永無止境,就好像一只大鵬展翅飛翔,要飛翔的很遠,很遠……中國,將會勇敢的去闖,讓世界見到中華的風采,見識到中華人民的風采!中國,我與所有炎黃子孫為你而自豪!為我們是中國人而驕傲!
在您71年華誕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對您說,中國,我的祖國,生日快樂!祝您永遠蓬勃發展,永遠騰飛翱翔!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一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27日美帝國主義派兵入侵朝鮮,并侵占中國領土中國臺灣。9月15日,美軍集中七萬余人在仁川登陸,并瘋狂北犯。
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不顧我國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0月1日悍然越過“三八線”,并繼續向中朝邊境鴨綠江和圖們江進犯,同時以空軍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鎮和鄉村,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在這嚴重的關頭,黨中央毅然決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迅速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于1950年10月19日開赴朝鮮,與朝鮮人民軍一起,抗擊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的所謂“聯合國軍”及其所指揮的南朝鮮軍。
抗美援朝作戰,歷時兩年零九個月。從1950年10月25日起,以運動戰為主,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迫使對方轉入戰略防御,接受停戰談判。
從1951年6月中旬起,以陣地戰為主,挫敗了對方多次局部進攻,并粉碎了對方“絞殺戰”、細菌戰和側后登陸計劃。同時,也主動地舉行了多次凌厲的攻勢。
至1953年7月,經過金城戰役的殊死較量,對方在遭受重創之后,不得不同朝中方面簽署停戰協定。至此,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是異常激烈而又殘酷的,我志愿軍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和坦克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前仆后繼,英勇善戰,終于戰勝了敵人,完成了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二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讓我受益匪淺,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的億萬同胞們,經歷了多少困難,才能贏得一點點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對于他們來說,吃到一碗米飯。就是他們的奢望了。即使這樣艱苦的生活,曾希賢爺爺照樣帶領部隊的幾十名戰友英勇戰斗。來到了土匪的領地,他們毫不畏懼,沖鋒在前。最后把那些燒殺搶掠的土匪們打的落花流水,為人民立了功。
曾希賢爺爺如今85歲了。他還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偉大的,感人的故事。最后曾希賢爺爺還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做四有新人。我聯想到我的期中考試,對于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所面臨的困難。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繼續努力。聽了曾爺爺的話,我滿懷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你們:那些用生命來捍衛祖國的戰士們!
你們值得我們的敬仰和尊敬,我們現階段一定要好好學習理論知識,爭取在以后為黨和國家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三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并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后,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既是從中國的安全出發,又是從拯救朝鮮于危難之際的需要考慮,也是著眼于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體現出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丁偉說。
在殘酷的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戰爭的偉大勝利。
專家表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狂妄勢頭,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迫使對手簽下停戰協定,也為侵略者的行為劃出了‘紅線’,立起了守護和平的規矩。這條‘紅線’就是:誰妄想獨斷地解決與中國有直接關系的任何東方問題,誰就一定要碰得頭破血流。這條用烈士鮮血劃就的‘紅線’,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和影響。”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邵志勇說。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尹正達表示,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抗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正義壯舉,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對中國、東北亞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深遠影響。
他說,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信邪、不怕鬼的強大氣場,徹底粉碎了美國占領朝鮮半島和圍堵遏制新中國的企圖,維護了中國東北部邊界的安全,確保了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戰略格局的長期穩定。
“這場戰爭的勝利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打亂了帝國主義擴張勢力范圍的部署,震懾了侵略別國領土、干涉別國內政的沖動,彰顯了新中國這一維護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崛起,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尹正達說。
美國軍隊使用全部先進武器,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而中國人民志愿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武器裝備相當落后。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袁野認為,在敵我力量懸殊條件下取得戰爭勝利,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實現了“以戰爭求和平”的戰略目標。
“中國人民敢于出兵朝鮮、敢于和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手、敢于和‘聯合國軍’抗衡,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堅強力量。這在當時對廣大被壓迫民族和人民是巨大的鼓舞,極大增強了他們捍衛自己發展道路的堅強決心。”袁野說。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四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此次展覽緊緊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的主題,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主視角,圍繞戰爭主線、突出戰場較量,由“正義擔當決策出兵”、“運動殲敵穩定戰線”、“以打促談越_越強”、“實現停戰勝利歸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和歷史貢獻”、結束語等7個部分組成,旨在致敬英雄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為新時期的黨員干部上一堂生動的歷史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70年前,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越過三八線,繼續向中朝邊境進攻,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30萬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與以美國為首的16國的聯合軍殊死對抗了兩年零九個月。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在與敵人作戰力量和作戰裝備存在巨大的懸殊的情況下,以頑強不屈的意志、保家衛國的決心,克服萬難、迎難而上、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在嚴寒中挺立,在危難時向前,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軍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成功地捍衛了我國的領土和主權,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十八萬中華民族優秀兒女,最可愛的人血灑疆場,長眠在朝鮮。其中涌現出許許多多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黃繼光為完成爆破任務,炸毀敵人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占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邱少云在一次執行潛伏任務時,不幸被敵人燃燒彈擊中,全身被火焰燃燒,但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從而影響整體戰斗部署,始終堅持趴在火中,紋絲不動,直至光榮犧牲,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整場戰斗的勝利。英雄們這種舍生忘死、不懼風險、前赴后繼、斗爭到底的精神正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抗美援朝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不朽的豐碑,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五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從這一刻開始,中國作為擁有全部權利的平等一員走入國際社會——中國真正的現代史開始了,中國的近代史真正被終結了。
關于中國近代史的起始于何時,史學界沒有任何爭議:那就是發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及因此而簽訂的《南京條約》,包括香港的割讓。中國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國無力保衛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國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條約。
那么中國的近代史終于何時?中國現代史開始于何時?卻有著不同說法。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4年,胡繩在《歷史研究》創刊號上發表《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引起了近代史學界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在文章中,胡繩非常明確地把近代史限定在1840—19之間,也就是說,以五四運動為分野,在此之前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為近代史;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開始取代民族資產階級成為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此后則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為中國現代史。
胡繩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多數學者的認可。從這時開始,中國歷史學界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
胡繩的斷限方法,應該說頗有其道理,但缺點似乎在于過于重視近代中國的“革命的性質”,而忽視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因此這一劃分雖然被學界所接受,但也有許多學者明確表達過不同意見。著名歷史學家優秀優秀范文瀾就提出,應該按照社會性質來劃分歷史時期,他認為,1840—1949年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史應該包含1840—1949年的整個時期,1949年才應該算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不過,盡管有不同的聲音,在1980年代以前,這種看法并沒有成為主流,無論是教學、研究或者撰著中國近、現代歷史,全部都是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的。
這種狀況在1990年代以后得到了改變:以來,已經有數種中國近代史著作采用了1840—1949年的分期方式。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本書是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教材,是全國高等學校本科生的必修教材,該書開篇的第一句就是:“中國的近現代史,是指1840年以來中國的歷史。其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是中國的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的現代史。”這句話非常重要,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新的分期方式,已經寫進了大學教材,開始成為學術界的共識。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六
當你站在鴨綠江的江頭,望著那無垠的清波,可曾想過,在那平靜的江面下沉睡著多少烈士的忠魂?當你看見那雄偉的斷橋,可曾記起當年鴨綠江岸邊炮火紛飛的歲月?鴨綠江歷經千年的流淌而不衰竭,她伴隨著歷史的長河流走了鐵騎與硝煙,卻記錄了抗美援朝的轟鳴與悲壯。
朝鮮半島血淚的交融已漸漸淡去,而那段悲壯的歷史卻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也讓我們明白:災難不可預測,面對災難,只有團結才是整個民族最重要的紐帶,只有勇于擔當,勇往直前,才能讓一個民族歷經滄桑而依舊不卑不亢。
的災難,再一次顯示了中國力量。當疫情出現的那一刻,一大批醫護工作者承擔著整個國家與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地走在了抗疫一線。他們中有的人已是耄耋古稀,而有的卻還未到而立之年,便把整個民族擔在了自己稚嫩的肩。前一秒他們還是兒孫繞膝的老人家或是撒嬌打鬧的孩子,而下一秒,他們便穿上戰衣,變成了沖在一線的抗疫勇士。
1月23日,首先被疫情席卷的武漢人民,把自己封在了那座讓人談之變色的城市,以“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的擔當,盡最大的努力阻擋疫情的蔓延。當武漢被按下暫停鍵的那一天,滿城的霓虹就像被沙暴侵襲,霎時失去了光彩。而那一天,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從那一刻起便把自己和親人的相聚變成了一次永遠的別離。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我們看到了全國人民抗疫的決心,甚至把自家僅存的一些物資,連夜發到疫區,我們也看到一大批志愿者背起物資穿梭在沉寂的街巷。當國家的物資漸漸枯竭,一大批醫療物資便陸續從國外運入,那些臨近的兄弟國,甚至隔著邊境線向中國扔來一包又一包的醫療物資。
中國人民志愿軍周年心得體會篇十七
“十二軍三十一師一團八連四班副班長蔡興海授予二級英雄稱號”——在這張顏色泛黃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記功命令》上,蔡興海的名字與黃繼光、邱少云并列在一起。
陜西省咸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走訪慰問中的偶然發現,使得89歲抗美援朝老戰士蔡興海在上甘嶺戰役中的英雄事跡進入人們的視野。
1952年11月1日,蔡興海所在連隊奉命進入上甘嶺597.9高地最前沿的9號陣地。“當時陣地已被炮火炸成一片焦土,我隨手抓了一把沙土,里面竟有3個彈片,有一個還散發著余熱。”
“跟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打仗,可不像吃個冰激凌那么爽快!但我們不怕!”戰斗中,副班長蔡興海在班長負傷的情況下指揮全班作戰,在9號陣地上用手榴彈“打空爆”殺傷敵人。“‘打空爆’,就是要讓手榴彈在敵人頭頂上爆炸。這需要掌握好時機,引信拉開后握在手里兩秒鐘再扔出去,殺傷力最大,但也很危險。”蔡興海說,“這個戰法,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敢用。”“毛主席說美國人鋼多氣少,我們志愿軍鋼少氣多,確實是這樣。”蔡興海說,那個時候對于死亡沒有恐懼,越是難打的仗越是往前沖,人人都想當英雄,人人都夢想著能夠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見。
蔡興海帶領全班戰士僅以輕傷3人的代價,一天內抵擋住了美軍7次連排級沖鋒,頑強守住了陣地,創造了志愿軍小兵群作戰的范例。他的事跡在戰后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廣泛報道。“戰場上是苦是累,但與犧牲的戰友比起來,那算得了什么?”采訪中,蔡興海回憶起自己的戰友,多次泣不成聲。“韓道存是戰前補充來的,分到我們班不到10天,就一同上了597.9高地,我只知道他是黨員,河北人,但不知道他是哪個部隊加強過來的。”
他在擔任觀察哨時腹部被彈片擊中,恍惚中一直重復同一句話:‘副班長啊,能不能給我找一口水喝啊……’”蔡興海紅著眼睛說,“本來一天沒喝水,加上失血過多,他那是真渴啊——可我連一滴水都沒法給他!”
蔡興海說,當天晚上下了陣地他們就分開了,再也沒見過面。“不知道他后來怎么樣了,現在怎么樣了,還活著么?”從朝鮮戰場回國后,蔡興海主動申請到西藏工作。“我想,我是戰斗英雄,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在西藏,蔡興海一干就是。蔡興海有5個子女,分別叫蔡軍、蔡光、蔡立、蔡文和蔡武。“為什么這么取名呢,很簡單,那就是參軍、光榮、立功、有文化、會武藝。”
蔡興海的書桌上,壓著這樣一段他親手摘錄的話——上甘嶺戰役打出了“上甘嶺精神”,這就是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勝利的奉獻精神;不屈不撓,團結戰斗,戰勝困難的拼搏精神;英勇頑強,堅決戰斗,血戰到底的勝利精神。“我要用一輩子堅守上甘嶺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