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一
小南,男,40歲,大專學歷,中共黨員,11月入職,現任河口村委專職網格員。作為一名基層網格員,他踏踏實實工作,為群眾辦實事,幫助村民排憂解難,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為促進和諧穩定的村居環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小南負責網格包片兩個自然村,轄區內自建房約有150多棟,常住人口約1000名,其中黨員有9名,預備黨員1名,低保戶20人,特困戶2人。網格內各類問題、鄰里糾紛時有發生,給網格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作為一名網格員,他深感責任重大,努力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心系群眾,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小南時常關注轄區內的五保人員以及精神障礙患者的生活狀況,為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做他們的貼心人,做到有問必答,經常與村民談心,了解其生活和工作情況,做到與村民溝通零距離,幫助其化解矛盾糾紛。
小南專注于網格工作職責,加強對轄區內三小場所的巡查,做好消防安全、禁毒、安全生產工作,加大力度宣傳毒品的危害性,保持村內環境衛生,做好宜居生態家園工作,確保不出現人身安全和人民財產損失問題。加強疫情排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嚴格按照上級要求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二
下網格,走門棟,進家庭,采信息是她的基礎工作,起初,有人說她“傻”,有的時候竟然傻乎乎地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走家串戶采集信息,了解居民的需求,因為她發現,工作時間下網入戶的效率確實不高,很多上班族都不在家,進不了門,為了保證信息采集的效率,能夠盡快熟悉網格情況,熟悉自己的服務對象,她覺得犧牲自己的那點時間是值得的,實踐證明她的傻方法也是效率最高的。可是隨著工作的推進,另一個難題也困擾住了她,許多居民不愿開門,于是我先從“好說話”的開始登記,在登記的時候和居民拉家常,噓寒問暖,還經常幫助居民辦事,這樣一來二去大家對她的'評價高了,也會在外宣傳,“名氣”也就上去了,大家也就愿意開門了,她用真心、真情打開居民的“心門”。
20xx年的冬天,早上五點鐘張海燕接到一位居民的電話,得知他們家暖氣爆裂,就立馬趕過去,發現他們家已經被暖氣水流滿整個屋子,趕緊幫著聯系物業經理找水暖工,很快,將暖氣片漏水的地方堵住,這一事件的圓滿解決得到了小區住戶的一致贊揚,事后老人很是高興,再三表示感謝。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三
我叫小明,是鞍山市鐵西區新陶官街道文化社區的一名網格員,轄區內陶官街2、6、10、14棟,三道街137、143棟的網格管理由我負責。
兩年來隨著網格工作逐漸深入,我對網格工作由模糊又抽象的感知轉變成了細微而具體的認知。那么,作為一個網格員,如何作好網格管理工作?這是我常常在想的問題,也曾不斷的從工作中去摸索、獲取經驗。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入戶走訪時遭遇冷言冷語,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記得一天晚上我入戶采集信息時,敲開門一看是一個熟人心中不由一陣熱,心想:熟人應該會配合的我工作,應該不會為難我。當我表明來意時,他猶豫了半天,拿出戶口本讓我采集到不完整的信息,他的心思我已明白,打完招呼,準備出門。房主叫著我說:“你呀,什么工作不好做,一千多塊錢干嘛非要來做個這呢,哎。”這一聲長嘆,意味深長,深深地刺痛了我。
昨晚的話依舊在耳旁回響,但我仍然打起精神繼續工作。剛走進143棟1單元門口時,看見一位大姐正哭著迎面走來。我好奇的上前詢問,原來這位大姐姓張,兒子孫亮是患精神病,今年已32歲了,剛才犯病把他媽給攆出來了。有病為什么不送去就醫呢,這樣放在家里多危險啊,我在心里這樣想著。在跟大姐深談中得知,她丈夫去世,孩子因病不能工作,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家里很困難承擔不起藥費才將其接回家休養。我及時上報辦事處,并與社區干部協調社區衛生站,減免大部份藥費將其送回醫院就醫,幫助他家申請了低保。
既然擔任了一個平凡的社區網格員,我就一定要做好,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網格員。我經常到網格內巡查,每走到一處都主動與小區居民打招乎,告訴他們我是誰,我是你們的網格員,有事您找我,我為您服務。時間久了,大家熟悉了,從剛開始采集信息的舉步為艱,到現在的全力配合。兩年來排查、調解矛盾糾紛50多起,完成了對網格內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的摸底工作。
20xx年,我剛擔任網格員時,排查發現一個50多歲的男子,衣著破爛,精神異常,經常在轄區內撿破爛,走訪得知該人叫沈金亮,獨自居住在143棟1單元,患肇事精神病,曾將電表箱砸壞,家人都不管他,母親害怕挨打從不見他,家里各種門,暖氣片都被他拆下來賣了,實在不適合居住,和這樣的人接觸我真的膽怯,可是這種情況如果不管,會給周圍居民帶來巨大隱患,通過老鄰居我輾轉聯系上了沈金亮的哥哥,勸其抽空照管沈金亮,如果有困難社區幫助解決,我和社區書記幫沈金亮聯系了體檢中心精神科的醫生為其定期檢查指導用藥,并申請了滿額低保。現在沈金亮按時吃藥,病情得到控制,拿到了低保,哥哥幫他收拾和家里,社區及熱心人士經常走訪他家,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四
許曉東,五井鎮朱音村網格員。許曉東是朱音村新任的.一名網格員,剛剛上任時,面對村里繁雜的各類事務,常常摸不到頭緒,但他并沒有消沉,而是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很快便進入工作狀態。為摸清網格情況,他主動放棄休息時間,逐門逐戶走訪群眾,耐心細致做好記錄,盡全力幫助群眾解決大小難事。
在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他沖鋒在前,主動入戶、動員群眾拆除違法建設,最大程度保障群眾利益。在近期防汛工作中,他組織村內黨員群眾成立朱音村抗洪分隊,白天值班、晚上巡邏,盡力盡力守護百姓安寧。許曉東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認可。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五
實際行動勝過千言萬語,為居民送去的暖心服務是網格員們最好的名片。“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干一件。當為居民解決了實際問題時,不僅拉近了我們與居民的距離,也讓我更有干勁了。”網格員們用點滴汗水,換來更加有序、潔凈的社區環境。社區的變化,居民看在眼里,也記在心里,居民漸漸知道了社區里來了一群實干的年輕人,他們身穿藍色馬甲,每天忙碌在社區的大街小巷,核酸信息錄入、清理垃圾死角、宣傳一盔一帶,在社區每一項關乎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工作中都有他們的辛勤參與。
敲開群眾家門,搭建溝通橋梁。濟南市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要走進居民家中,了解他們的訴求,傾聽他們的呼聲。第一次敲開居民家的門,年輕的網格員們還是有些許緊張,反倒是居民看到網格員的藍馬甲熱情地將網格員迎進了屋:“我在核酸點見過你!”在居民的主動配合下,網格員很快就完成了入戶調查。通過這次入戶工作,網格員們更加詳細地掌握了社區居民情況,更好地融入到了社區工作之中,搭建起了與群眾溝通的橋梁。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六
在天橋區天橋東街街道0.53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很多地方仍保留著鮮明的老城風貌,老街、老巷、老廠房都默默記錄著獨具天橋特色的歷史歲月。
近年來,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舊貌換新顏,老街巷中也迎來了一批身著藍馬甲的“新面孔”,他們用耐心傾聽老城故事,用真誠守護鐵路安全,用腳步踏實網格時光。
加入天橋東街街道的大家庭后,網格員們的日常工作就離不開街道里的條條街巷。新入職的4名專職網格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1歲。如何與60后、50后甚至40后群眾打交道,成了這些90后、00后網格員們的基層“第一課”。
“網格員是應基層社會治理需求催生的新興職業,屬于‘新行當’。”剛入職的專職網格員李文秀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期待。網格員們的工作不僅在網絡上、電話里,更是在街道邊、樹蔭下,在老人們三五成群納涼的地方。居民群眾是網格員快速進入狀態、了解熟悉民情的.窗口,也是開展防疫宣傳的陣地。蹲下身子向老人了解社區情況,趴在老人的耳邊一遍遍囑咐核酸檢測時間……年輕人們用真誠和耐心一下子拉近了老居民與“新面孔”的距離。“我們在網格工作,是老百姓最親近的人,也是服務百姓、造福百姓最基礎的力量,看到那些爺爺奶奶們都感覺特別親切。”專職網格員孫昕金對自己的工作又多了一份信心。
轄區內的老鐵路也迎來了新的“守護者”。天橋東街街道東靠京滬鐵路、南鄰膠濟鐵路,網格員們對鐵路沿線的上跨橋、基礎設施和周邊在建工地圍擋等情況展開安全隱患排查,對鐵路沿線及周邊重點區域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部位進行細致登記,確保重點路段兩側防護網完好、警示標志牌設置到位。驕陽下,網格員們的足跡遍布轄區的各個角落。
“這一個月來我們參與了常態化核酸追檢、重點地區返濟人員三天兩檢、疫苗加強針推廣、安裝反詐app、電子社保卡申領、科普中國app安裝、護軌巡查等工作,事情雖然復雜且繁瑣,但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我要努力做一名讓群眾滿意、領導放心的優秀網格員。”00后劉易霖在工作心得上認真寫下這些話。換一個視角,年輕人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不一樣的風景,也邂逅了自己不一樣的青春歲月。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七
天橋區寶華街街道依托轄區k88名泉廣場商業綜合體建立起“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在“便民生活圈”中,新入職的網格員投身一線、活躍在居民身邊,激活了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通過網格化治理,讓居民步行15分鐘內就能滿足生活所需,“網”住了居民的幸福感。
為了讓居民在樓下就能完成一周兩次的核酸檢測,寶華街街道各社區利用小區的小廣場設置核酸檢測點。每到周一和周四,小廣場上就扎起藍色的核酸檢測帳篷,在專職網格員的引導下,居民有序排隊,高效完成核酸檢測工作。平均每個居民花3分鐘就能完成的核酸檢測,背后則是網格員十幾個小時的努力付出。每周一、周四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布置核酸檢測場地、擔任信息登記員;每周二、周五進行核酸追檢,確保社區居民應檢盡檢,織密疫情防護網。“從第一次助力核酸檢測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駕輕就熟,離不開老網格員的諄諄教導還有居民的理解支持。”網格員聶蕓蕓已經從剛入職時的“小白”逐漸成長為核酸檢測工作的“老手”。
松動的地磚、缺失的井蓋、有故障的路燈,這些居民身邊的“小”隱患,不注意就可能釀成大“災難”。網格員郭鑫入職的第一課就是“巡查社區”,通過巡查及時發現上報社區隱患點,她說:“只要有一份責任,就該有一份擔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安定,但必須嚴格要求才能維護社區的美好。”在社區巡查工作中,新入職的網格員逐漸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社區的任何不足之處都能第一時間發現、上報、解決,社區環境在網格員的努力下變得更加安全靚麗了。
k88名泉廣場是寶華街街道的核心商圈,做好企業的“店小二”,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也是專職網格員的工作之一。在燃氣安全專項行動中,網格員化身安全衛士,通過張貼“燃氣安全九提示”宣傳單等方式開展燃氣安全宣傳活動,并對商戶進行隱患排查,提升居民及商戶燃氣安全防范意識。網格員們還積極向商戶推廣反詐app,并向他們講解反詐案例:“有些犯罪分子會冒充供貨商要求您墊款,您可要注意甄別。”“網上刷單都是騙局,不要相信。”在網格員的一句句叮嚀中,不僅增強了商戶的防范意識,商圈經營環境也更加安全了。
最美網格員事跡材料標題篇八
徐xx,男,1970年10月生,中國共產黨黨員,薛城區臨城街道八一社區網格員,始終牢記職責使命,將“有事找我、靠上服務”作為座右銘,堅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腦勤,用實實在在行動獲得了上級和群眾充分認可。
一是千方百計摸清網情,當好群眾利益訴求“收納盒”。借助聯系群眾“百千萬”和“進萬家”活動,積極走訪入戶,了解網格情況,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將黨各項惠民利民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到每家每戶。目前,網格內居民反映強烈停車位規劃、小區綠化、小區道閘、暖氣改造等20條問題均已解決。
二是千方百計化解矛盾,做好網格“和事佬”。堅持每天網格走訪,采取入戶登記方式,對群眾反映問題做到第一時間登記、第一時間解決。同時,積極收集網格內矛盾糾紛,并做好化解工作,今年以來,共排查化解網格內各類矛盾糾紛12條,群眾滿意度達到100%。
三是千方百計排憂解難,當好群眾“貼心人”。堅持做到“群眾困難我幫助、群眾事項我代辦”,20xx年2月12日,在對網格走訪過程中,發現一名緩刑人員表示想找份工作做,積極主動向街道勞動部門反映,最終為這名緩刑人員在萬達廣場找到了合適就業崗位,解除了其后顧之憂,確保其正常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