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一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這一次是學校里的李曉芳老師來把我們上課。
一上課,老師在電腦上教我們數青蛙,我很好奇,我心想李老師干什么呀,到現在還教我們數這個,這也太小兒科了吧,我們開始數了:“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這時李老師說:“這樣一直數的完嗎?”我們回答數不完。老師說:“累不累,”我們一口同聲的說:“不累”。老師說:“好,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你們來猜一猜我現在已經多少歲了?”我們回答有很多,有三十歲的,三十一歲的,三十四歲,三十五歲的和三十七歲的等等很多很多答案,而我想說是三十六歲,因為我很膽小所以沒有回答,可真是太可惜了。這時老師給我們了一個題目,老師比十一歲的同學大二十五歲,這時差不多全班同學都舉手了,我們還看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是可以將乘法換成小數點或不寫。
啊!這節數學課真是太有趣了。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二
今天,我們班在學校操場上,上了一節數學課。這節課的經歷讓人終生難忘。
李老師讓我們用尺子量操場的長度。
別提我有多開心了!因為我那卷30米長的“神尺”終于可以大顯身手了!我堅信,我的30米加上石從潤的50米,完全可以量出它的長度。可誰也沒想到80米的尺子竟然都還不夠。
關鍵時刻還是李老師點子多。她讓我們每隔1米站一名同學,這樣我們就量出了剩下的'長度。看著同學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我覺得團結就是力量大呀!
“同學們”李老師嚴肅地對我們說,“要是沒有這么長的尺子,這么多的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量呢?”
大家開始用“步數”來量操場。
我和小能在操場上走著,嘴里不聽地念著“50、100、150”這些數。數著數著我們自己就暈了。因為我們記不清1000多少了。這可怎么辦呢?小能在冥思苦想,我也絞盡腦汁開始想辦法。
開動腦經想想想!
我突然想到:一步是50厘米,那么兩步就是100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我們只需要每走兩步開始記為1米、2米,就行了!說干就干,我和小能不一會兒就量出了操場的寬。現在,我們倆可以驕傲地大聲告訴每位同學,操場的寬是:22米!
這時候,小月和阿萱還在一步兩步地數著操場的長。
啊!一節難忘的數學課!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三
數學家故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數學謎語:
1、五毛錢一次(打一數學用語)一元二次。
2、大夫提筆(打一數學名詞)開方
3、絲毫不曲(打一數學名詞〕絕對值
4、:加減乘除,本領真大,做道算題,眼睛一眨。(打一物)計算器
5、一對好兄弟,說像又不像,一個站著,一個倒掛就一樣。(猜兩數字)6、9
6、頭是一,腰是一,尾是一,數到末了不是一。(打一數字)三
7、橫看像把尺,豎看像根棒。年齡他最小,大哥他來當。(打一數字)1
8、一圓整(打一數學用語)百分數
9、五十分(打一數學用語)半圓
10、魚兒多少(打一數學用語)尾數
數字腦筋急轉彎:
1、從1到9哪個數字最勤勞, 1不做2不休
2、讀完北京大學要多少時間?——不超過10秒
3、有一個數字,去點前面的數是13,去掉后面的數是40,這個數字是多少?43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四
快樂是一股泉水,清澈明亮;快樂是一杯茶,清甜可口;快樂是陽光,溫暖地照著我們的全身。
上個星期,尹老師對我們說這個星期四要開展“數學節”活動,讓我們帶玩具到學校,尹老師還說每個玩具上會貼一個題目,做對題目才能拿到玩具,我聽了很高興:做題目是我的強項,我一定會得到很多禮物的。
今天下午,陽光明媚,太陽照在綠化樹上,綠化樹興奮地跳著舞。漂亮的尹老師帶著我們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來到操場,我高興得手舞足蹈。
操場上人山人海,大家又說又笑,所有的玩具象三座小山似地堆放在地上。我們的隊伍排得太慢了,我站在后面等了好久,好不容易才走到攤子跟前,這時玩具已經沒有什么好挑的了,我選來選去最終拿到一只小兔。小兔上的題目太簡單了,我不費吹灰之力就回答出來。我想拿第二個玩具時,攤子上的`玩具都已經空空如也了。
既然沒有了禮物,我只好到處閑逛。這時,聽到尹老師的聲音:“誰來幫幫他呀,他好想得到這個禮物……”我湊過去一看,咦,這個題目我做過呀,我馬上說出正確答案。那個同學得到了心愛的禮物,臉上笑開了花。后來我又幫助幾個同學拿到他們手中的玩具。
今天我雖然沒有拿到我喜歡的玩具,但是我幫助其他同學拿到了他們心儀的玩具,我依然感覺很快樂,幫助同學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五
下午,來到學校,在學校里興奮地玩耍著,專心地聽講著。
體育課過去了,我們有的坐在教室里吹風,有的又跑出去瘋玩一頓了。而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地等著上課的鈴聲,忽然一陣微風拂過我的臉頰,上課鈴聲“叮、叮、叮”地響起。我心想:“時間過得真快,就像剛才拂過的微風。”
數學老師帶著嚴肅的面孔來到講臺上,目不轉睛地盯著我們。過了一會兒,老師從嘴里吐出幾個字來:“同學們自己做作業。”有些同學眉開眼笑,有些同學愁眉苦臉,有些同學左顧右盼、東張西望,而我卻是興高采烈地做起數學作業,我做著做著,碰到了一道難題,這道題確實有點難,就連“數學百科”—陳諾,也不會做呢。
我左想想,右想想,還是做不出來。正當我垂頭喪氣的時候,突然腦子一轉,想到了解決辦法。我立刻動起筆來,“唰、唰、唰”地寫了起來。寫完后,我松了口氣,馬上把我的答案和陳諾的答案一對,答案完全不同,我傻眼了。她立即和我解釋,說這樣是什么意思,不管我怎樣反對她的意見,她還是不同意我的說法。我被她說得糊里糊涂,分不清東南西北,旁邊的邱熠鋒也參加了思考。邱熠鋒的'答案和我的一模一樣,但是算法不一樣。
一開始他同意陳諾的看法,我拼命地和他們解釋。最后,邱熠鋒來到我面前看了看我的答案說:“付汗鵬說的也有道理。”然后又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我的解題方法,陳諾還是不同意。我轉回頭一看,快下課了,有些同學開始坐臥不安了,有些同學無精打采,當然也有些同學炯炯有神。
下課了,我心想:“真是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啊,它讓我們學會了思考!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六
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我上過無數堂各種各樣的教課,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個學期的第一節數學課。
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嚴老師面帶笑容地走進教室,神情愉快地對大家說:“今天我們上一堂活動課,內容是:對稱圖形。請看圖。然后想想,圖中發生了什么事。”接著,老師向我們大家展示了電腦動畫圖片。看完后,我即高舉右手,老師叫到了我。面對教室后面的許多聽課老師,我仍然平靜地說:“是蝴蝶和樹葉的對話。蝴蝶說,它與樹葉是一家人。”“同意!”同學們喊道。老師接下來說:“是的。蝴蝶和樹業都是對稱圖形中的成員。同學們還可以折折自己手中的‘蝴蝶’、‘樹葉’,看看有沒有什么發現。”
班里頓時鴉雀無聲。過了好一會兒,賈巍巍打破了這沉寂的氣氛:“被折過的‘蝴蝶’、‘樹葉’中間有一條痕跡。”老師說:“對!在我們數學上把它稱為對稱軸。”說罷,又讓我們看了四幅建筑物圖片。同學們發現都是對稱圖形,而且很美麗。
接下來,老師還讓我們自己動手剪對稱圖形。我原先想剪的是大樹,可因為種種原因只能改成箭頭了。輪到我展示“杰作”時,已是第三位了。有的是剪刀,有的是兩顆愛心,有的是紅雙喜.......
老師還在花瓶上貼了一朵花,而且也是對稱圖形。老師還讓我們學做一樣“對稱圖形組合”。我做了一張桌子,把箭頭貼在桌子上,作為“對稱圖形的組合”拿到上面去展示。
這節趣味橫溢的數學課是多么有趣啊!使大家在實踐中學習到數學,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數學的奇妙、有趣,并從中愛上了數學。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七
上午,班級正式開始了運作,調整完座位,準備好防護工具,第二天的課程正式開始了。
同時,陪伴了我們整個網上課程的數學張老師,終于在今天與我們相見了。
第一節英語課下課后,我準備好課本,便出門休息了。過了一會兒,只見張老師趕到了我們班。趕緊回到座位上,我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老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但沒想到,后面卻出了岔子。
開始上課了,老師簡單的'跟我們說了些事情(關于網課),又說明了一下自己的狀況,便開始上課了。“請拿出你們的基礎訓練。”老師說著,將標準答案展示在了電腦上,我頓時慌了神,自己可只帶了七本課本,其余的書全都在自己屋里睡覺呢,這該如何是好?我可不想在第一節課便被老師批評。可總不能變出一本基訓吧,我左右看了看,無奈之下只好與同桌一起用一本。
“千萬別低頭!千萬別朝我這看!”我只能在心里祈禱著,緊張的觀察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忽然,我注意到,老師正盯著我與楊子宸。稍微停頓了一下,張老師低下了頭,看著座次表,詢問到:“楊子宸沒帶基訓是吧?我只好舉起了手,對老師說出了情況,老師只是提醒了我一下,又看了一眼我的名字,“張家宇是吧”。
我早已出了冷汗,雖然老師并沒有斥責我,但在他心中,已為我貼上了一個“忘帶作業”的標簽。這次也是我作為組長的一個失職,從此刻起,我定當注意自己的學業與言行舉止。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八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于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后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于后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里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里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后,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后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么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么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里面看。只見 “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九
快樂是個怪東西,你去找它,它也許會做你的朋友,你不去找它,它會從你身邊悄悄地溜走。
上星期尹老師說,下個星期要帶一個玩具,因為是數學節,等把玩具帶來的時候,老師把玩具一個個的收了上來,尹老師說,玩具上有一張紙條,紙上有題目,如果答對了,可以把玩具帶回家,我聽了非常高興。
天氣很炎熱,太陽像個大火爐,還像一個又紅又大的大圓盤。尹老師讓我們排好隊,這時,我的心興奮地快要蹦出來了。
來到操場上,人山人海,在操場的左邊,二年級的1~6個年級都來了。
我在王媽媽手上拿到一個玩具,打開紙條,我看了看題目,我會做了,我馬上排好隊準備到老師那里去答題,抬頭一看,正好是在我媽媽和鄧媽媽那里答題,好高興,好興奮呀,聽到媽媽說這道題答對了,尹老師在題目上蓋上優的時候,我心里美滋滋的。
一邊欣賞自己得到的玩具,一邊看在那答題的同學還在緊張答題,兩位媽媽也在忙著聽答案。有的同學答題快,都得到了幾個玩具,有的`一個都沒拿到。旁邊還有兩個男同學為了一個自己都想要的玩具在爭吵,雖然是這樣,大家還是都玩得不亦樂乎。
今天的數學節同學們都玩得很高興,希望明年還能參加數學節。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十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了解單數和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了解單數和雙數的基本含義。
操作單、數字卡片、ppt、掛圖一副、單雙數的漢字詞組卡片。
1、探索單雙數――游戲找朋友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蘋果,有青蘋果和紅蘋果,它們都想找一位好朋友。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幫他們找好朋友,要2個2個做好朋友,看看他們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教師先示范,其后請小朋友上臺操作。
(2)師生通過ppt,共同檢驗小朋友操作的是否正確。
(3)大家一起給能完全找到好朋友和不能完全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分類。
(4)小結:能按照兩個一組全部找到好朋友的蘋果數量分別是:2、4、6、8、10;按照兩個一組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蘋果數量分別是:1、3、5、7、9。大家記住:數量是2、4、6、8、10的蘋果,都能夠按照兩個一組全部找到好朋友,我們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雙數。數量是1、3、5、7、9的蘋果,按照兩個一組做好朋友的時候,總會留下一個,我們也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單數。那哪些數字是雙數?(2、4、6、8、10)那哪些數字是單數?(1、3、5、7、9)幼兒跟念幾遍。
(5)出示漢字詞組,給幼兒分發數字卡,讓其按單雙數給這些數字分類。
2、鞏固單雙數――游戲站單、坐雙。
游戲規則:我來出示數字卡片,如果是單數,大家就站起來;如果是雙數,大家就坐下來。好,現在開始,看誰反應的最快!
3、發現并掌握單、雙數的排列規律(游戲翻卡片)。
(1)交代規則并游戲。
幼兒討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10以內單、雙數的排列規律。
(3)在次游戲。
(4)小結:數字1-10是按照一個單數、一個雙數單雙相間排列的,所以我們間隔著去翻卡片,速度就會很快,而且保證不會出錯。
4、尋找單雙數――游戲捉迷藏
(2)誰先來介紹給大家聽,你找到哪些動植物是單雙數?(個別幼兒介紹)
5、操作部分:《誰送禮物》、《算一算》。
(1)講解題意,交代操作要求。
(2)分發材料,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評價幼兒操作結果。
活動反思:
今天給孩子上的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單、雙數》,讓幼兒感知單、雙數的主要特征。難點是自己操作對比,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環節設置上,我采用了老師先演示,幼兒發現規律,教師總結,幼兒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十一
1、學會不受實物大小、顏色特征的影響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擾判斷7以內等量的物體。
2、能自己檢查操作的結果。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對數學感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能不受實物大小、顏色特征的影響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擾判斷7以內等量的物體。
多媒體教學法、觀察法、操作法等。
(一)情景導入。
1、今天啊,老師邀請了很多小動物和我們一起來做游戲,首先要出場的小動物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ppt出示對應排放的兩排小雞。
提問:小雞啊。那你們來告訴老師這兩排小雞的'數量是-樣多還是不一樣多呢(一-樣)
2、那它們一共有多少只?(都是6只)
3、是嗎?那我請小朋友上來數一數。(幼兒每數完一組就在后面出示相對應的數字)
4、現在呀,小雞要重新變一個隊形。(第一排的小雞原地不動,第二排的小雞散開來,排的長長的。)提問:我們來著看變了隊形之后的這兩排小雞是樣多還是不一樣多呢?(一樣或不一樣)
5、是嗎?(第二排排的隊比第一排長)
6、是的,第二排小雞排的長長的,但是它與第一排小雞的數量到底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我請小朋友上來數一數。(每數完一組就出示相對應的數字6)
小結:原來啊這兩排數量一樣的小雞,盡管它們變了隊形,但是它們的數量還是一樣多,都是6只。
(二)小蝴蝶和我們玩完游戲了,我們請小蝴蝶休息,接下來出場的會是什么呢?——ppt出示(上排5只蝴蝶,下排五只蝴蝶)。
提問:蝴蝶們排成了兩排。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排蝴蝶有哪里不一樣的地方?(顏色)那你來告訴我藍色的蝴蝶和黃色的蝴蝶是一樣多還是不一樣多?(一樣多)為什么呢?(都是5只)我來請小朋友上來數一數。(每數完一排就出示相對應的數字5)小結:盡管這兩排蝴蝶它們的顏色不一樣,但是他們的數量是一樣多,都是5只。
(三)和我們做完數一數的游戲了,還有其他小動物也想來玩一玩,——出示對應排放的兩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問:猴子它們也排成了兩排。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樣的地方?(顏色,大小)那你來告訴我小紅猴和大綠猴是一樣多還是不一樣多?(一樣多)為什么?(都是7只)我來請小朋友上來數一數。(每數完一排出示相對應的數字7)小結:盡管這兩排猴子它們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但是他們的數量是一樣多,都是7只。
(四)小猴子跟我們玩游戲累了,我們請它們下去休息一會。接下來出場的會是誰呢?它們已經等不及了。現在老師把它們都請出來。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樣的小動物。
提問:三排小動物要和我們玩一個"找出數量一樣多的游戲"?我來看看我們的小朋友誰最先找出來。
他有沒有找對啊?我們請他數一數。(幼兒每數完一排就出示相對應的數字3、2、3。)你們說他有沒有找對啊?找對了。很棒。
(五)幼兒分組操作。
師:接下來的時間老師請所有的小朋友們來玩一個游戲。怎么玩呢?那老師先示范一遍給你們看看。小眼睛看屏幕,ppt里的這幅圖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香蕉,有5個,第二排是蘋果,有5個,第三排是橘子,有4個,通過數數我們知道香蕉的數量和蘋果的數量是一樣多的,都是5個。那接下來老師就要給數量一樣多的香蕉和蘋果后面的圓圈涂上顏色。
接下來看看老師給小朋友準備的操作材料,在我們的材料紙上有四組物品,每一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樣的物品。我們先找出每一組里面誰和誰的數量是一樣多的,然后用筆把每組數量一樣多物品后面的圓圈涂上顏色。聽懂了嗎?好,現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準備好的材料紙和水彩筆,小朋友開始吧。(教師提醒幼兒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檢查結果)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十二
今天,我們一家人很早就起床了,準備坐上爸爸新買的汽車到外婆家。
在車上,爸爸對媽媽說:“這車的車牌也不錯哦!
”我馬上問:“車牌是什么哦?”
爸爸回答:“2816”。
我想了想,說:“這有什么特別呢?”
“你再想想吧!”爸爸說。
我開始有點不耐煩了,于是問媽媽,媽媽笑了笑說:“孩子,我想這車牌的數字不就是你數學里的一句口訣嗎?”
“對啊,對啊!二八得十六啊!”我興奮地說,“原來這數字那么的有趣!”
爸爸這時也笑了,說“只要你在平時的生活中仔細地觀察,肯定會發現很多關于數字有趣的地方!”
在一路去和回來的路上,我一直看這窗外,看這每一輛在我身邊經過的汽車的車牌!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十三
一、設計意圖:
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有趣的車牌》就是根據這一理念。做到數學活動生活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大街上的汽車是越來越多,不少小朋友的家長就擁有私家車,孩子對車是越來越熟悉,在平時,孩子間對車也討論的比較多。傾聽他們的談話,他們討論的大多是車的顏色,種類。關注車牌號碼的小朋友不多。其實在車牌號碼中,蘊涵著很多的知識,特別是數學知識。排列與組合是車牌中最大的數學知識。因此我就設計了這一活動。
1、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2、在排排、記記、說說中探索一組數字的組合排列方法。
3、初步了解車牌號碼的特點,掌握車牌號碼的特征。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叁、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數卡、車牌叁個,黑板一塊、泡沫板一塊2、數卡十套、小記錄卡60張、大記錄卡20張、藍色車牌20個、記號筆20個、5個大籮筐、5個小籮筐。
3、音樂
(一)出示新車ppt,引出課題
1、師:出示ppt,引出活動,引導幼兒幫助老師怎樣很快找到自己的車呢?(幼兒自由講述)
2、師小結: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呀!這個小朋友說的可真好呀,用車牌號碼找自己的車子,(.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看!這是汽車牌照。牌照就象一輛車子的身份、名字,每輛車的車牌都不一樣,它們都有不同的車牌號碼,看看車牌號碼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車。
(二)第一次操作,學習叁個數字的不同排列組合
1、師:出示1、2、3叁個數字,請幼兒猜一猜老師的車牌號碼會是什么呢?
2、師:請小朋友自己試一試。在桌子的筐里放了1、2、3叁個數字和記錄卡,要求小朋友們兩人合作,一人排另一人記錄。一個車牌記錄在一張記錄卡上,注意不要寫重復的號碼。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車牌,尋找規律。
師:引導幼兒展示車牌并尋找規律。
師小結:哦,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啊!塬來3個數字能排出6組不同的車牌號碼;每排的第一個數字都是一樣的,每個數字能排2組車牌;后面的兩個數字只是交換了位置,就又變成新的號碼了。
(叁)第二次操作,鞏固叁個數字的組合排列。
1、請幼兒為新車設計車牌師:車管所的叔叔給我們叁個數字,分別是3、4、5請你們來做設計師,我們一起來按照剛才的方法排一排有哪些車牌。
2、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3、結束操作,師生共同檢驗。
師小結:我們用叁個數字組合車牌號碼的時候,首先從叁個數字中間確定一個數字作為車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然后按找把后面兩個數字相互交換的方法組合車牌。用這樣的方法組合車牌號碼不但可以又快又好而且可以一張不漏。
(四)比較辨別車牌上的顏色、漢字和英文字母,了解車牌的不同1、師:出示ppt,引導幼兒欣賞不同顏色的車牌代表的意義。(藍牌照--小型車、黃牌照--大型車、白牌照--部隊)2、在音樂中送車牌,結束活動。
我們把設計好的車牌送到車展去吧!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的能力不僅在于認知上的發展,而且對于合作交流時的交往能力也很重要。活動中,我設計2次讓孩子進行合作,商量。第一次嘗試用數字排列組合時,大部份孩子能互相合作,共同負責把任務完成。在老師總結尋找規律時,我請幼兒充分互討論后,給出答案,體現了生生互動的原則。可能在第一個目標與第二個目標的鏈接上有點牽強。第二次的操作由于覺得時間長了,另外對于我們班現有基礎的小朋友來說,還有點難于是進行調整,師生共同總結尋找4個數字的多種排列組合。
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我覺得這次活動的重點應該落實在完成目標2上,讓小朋友通過操作實踐來探索3、4個數字的不同排列組合,為了使內容變得豐富一些,我就在開始部分把科常和語言也整合進去了,開始說說汽車特別的部份,可能占用時間過于長了,整節活動的時間有點拖沓。繼而活動的重點有點分散。
另外我對幼兒的生活經驗的了解也不夠深入,以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車牌,因此有這方面的經驗,但從這次活動的情況看,其實他們這方面的經驗幾乎是極少的。因此,這個活動前,其實可以豐富小朋友的這些經驗,把開始部分的內容變成一個活動來開展,接著讓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車牌,有了前期的準備以后,小朋友對車牌數字變化的興趣就會很高,能掌握車牌號碼的數字排列變化。
活動結束后,教研組里也開展了評課活動,通過活動,我知道了自己在活動設計和開展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如有時忘記對小朋友的回答加以總結,對車的品牌和車牌號由于沒有明確概括,使小朋友對這兩個概念有些混淆。總的來說,通過這一活動,小朋友對車牌的組合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學習了3、4個數的多種排列組合方法,使自己原有的經驗得到了提升。
有趣的數學課日記篇十四
1、通過觀察發現兩種顏色排列的ab、 abb規律,并嘗試在此基礎上探索用聲音、動作、不同材料等表示兩種規律。
2、根據已有經驗,用材料或動作表現ab、abb規律。
3、嘗試創編新的規律,分享創編帶來的快樂。
根據已有經驗,用材料和動作表現ab、abb規律。
活動難點:
嘗試創編新的規律。
ppt、黃色、紅色圓形卡片若干張,地墊若干、夾子若干、花生若干、玉米若干等
一、談話引出ab規律排列模式
1、引導幼兒發現幼兒生活中的規律
師:小朋友你們什么時候來幼兒園?什么時候回家?
幼:早上來幼兒園,下午回家。(出示課件太陽、月亮)
師:原來小朋友的生活這么有規律。
2、觀察活動室內的ab規律。
師:在我們的活動室里也藏著這個規律呢,誰發現了告訴老師。
幼:椅子是一個紅一個藍,老師穿的衣服是一道黑一道白。
師:哦,原來顏色有規律的排列出來是這么的漂亮。
3、請小朋友用卡片表現ab規律。
師:請一位小朋友用紅色、黃色的圓形卡片把這種排列規律排出來。
二、感知abb規律。
1、觀察圖片,發現abb規律
教: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一些圖片,這里藏著一個規律呢,看看哪個小朋友能夠發現?(教師播放ppt)
2、請小朋友用卡片表現出abb規律。
師:請一位小朋友用紅色、黃色的圓形卡片把這種排列規律排出來。
3、游戲“鋪小路”
師:老師這里有兩種顏色的地磚,請小朋友用剛才學到的新排列規律設計一條小路。
(在教師的引導下,集體決定該怎么鋪,請個別幼兒動手鋪出小路。)
師:小路鋪好了,我來走一走吧。我剛才是怎么走的?
幼:在紅色磚上單腳跳,在綠色磚上雙腳跳。
(教師帶領全體幼兒走小路)
師:其實走小路的時候還有很多不同的動作,誰愿意來試一試?
(請全體幼兒跟這位小朋友走小路。)
三、發現ab和abb的不同,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新的規律
1、出示黑板上的兩次排列結果,請幼兒觀察。
師:這兩個規律,它們哪里不一樣?。
師:還可以怎么變化?
師:哦,這樣一變化就變出了新的規律來了,你們真棒,現在請小朋友五個人一組,用操作材料把你變出來的新規律表現出來吧。
2、幼兒操作,嘗試創編新規律。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并把幼兒的新規律拍照。
3、(小朋友回到座位)在大屏幕上展示孩子創編出來的新規律。
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到了這么多新的排列規律,我們用動作表現一下吧。
師:我們還可以用聲音來表現一下。
四、延伸活動
師:在我們的生活里到處都藏著有趣的規律呢,跟著王老師一起到幼兒園里找一找吧。(聽音樂有規律的做動作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