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免费视频_亚洲视频三区_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站_日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视频精品_天天夜夜操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5篇(優秀)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5篇(優秀)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21:09:12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5篇(優秀)
時間:2024-03-20 21:09:12     小編:xiejingc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篇一

課程名稱:醫學微生物學

課程類別:必修課 編號: 50101164 學時:72(45+27)主編姓名:晏輝鈞 單位:中山醫學院 職稱:講師 主審姓名:江麗芳 單位:中山醫學院 職稱:教授 授課對象:本科學生 專業:醫學類各專業 年級:二年級 編寫日期:2005年9月

一、教學目標

醫學微生物學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性、致病機制、機體的抗感染免疫、檢測方法以及相關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一門與臨床醫學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聯系的基礎學科。根據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七年一貫,本碩融通,較強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的培養原則,緊緊圍繞培養未來高級臨床醫師的目標,本課程教學應使學生掌握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臨床醫學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應性疾病等奠定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與五年制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比較,應處理好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之間的關系,體現出“新一點、精一點、深一點”的特色。1.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1)了解病原微生物學分類、基本形態結構以及與功能、診斷的相互關系(2)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學反應(3)掌握預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傳播的原則 2.智能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課堂上講授重點、難點,結合課本每個章節后列出的熱點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和有關資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現將主要的有關參考書籍、資料等列于其后:

期刊:如國外醫學(微生物學分冊、病毒學分冊、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分冊、免疫學分冊等)

書籍:聞玉梅主編的《現代醫學微生物學》等

(2)思維能力:突出講課的層次和思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以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導學生將基本理論與病原學診斷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3)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病例引導的方式,培養學生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科學態度和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驗課的嚴格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典型病例引導學生參加實驗設計,開發學生的思維,提倡創新,提高研究的興趣,培養科研能力。

(5)專業英語能力的提高:掌握微生物學的常用英語詞匯,可閱讀英文原版書籍。教學中使用雙語教學,考試中英語占有相當比例,要求通讀以下英文書籍:

david greenwood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15th edition 3.基本技能的訓練: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學診斷、血清學檢查中的基本操作,了解診斷技術的新發展。

二、課程目的與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目的: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課,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性、致病機制、機體的抗感染免疫、檢測方法以及相關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為認識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基礎及其防治提供理論基礎。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本課程教學應使學生掌握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臨床醫學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應性疾病等奠定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在教學上要密切聯系臨床醫學實際,根據病原微生物學的傳播途徑或致病特點分類介紹,重點介紹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制;以典型病例為引導,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為解決臨床上與感染有關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防、治問題奠定扎實的臨床前基礎;堅持雙語教學,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為滿足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的高要求,跟蹤醫學微生物進展,論述對新現或再現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機制;為反映學科間交叉和微生物現代化內容,增加了細菌耐藥性、微生態概論、腫瘤相關病毒和醫院感染等章節;為培養七年制醫學生自學能力,拓展思維空間,適當介紹一些展望或有爭議問題。

2.教學基本要求(1)要求牢固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種類。

第一章

細菌基本形態、基本結構(尤其是細胞壁結構)和特殊結構;細菌生長繁殖的方式,細菌代謝產物的種類及其醫學意義;革蘭染色法的原理和意義。

第二章

細菌遺傳變異相關的物質,細菌間基因轉移與重組的方式及機制。第三章

細菌耐藥性的分類(細菌耐藥的遺傳機制),細菌耐藥性產生機制(生化機制)。

第四章

細菌致病的物質基礎(侵襲力和毒素)及其作用機理。細菌全身感染的類型。

第五章 病毒的結構和化學組成、增殖周期。

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病毒對宿主細胞的致病作用機制(細胞水平病毒感染的類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損傷機制;持續性病毒感染的原因和類型。

第七章

真菌的形態、結構、培養條件及繁殖方式;真菌的致病方式及特點。第八章

衣原體的共同特點、獨特的發育周期和形態染色。支原體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螺旋體的共性、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斑疹傷寒、恙蟲病立克次體的傳染,致病及免疫特點,掌握外斐氏試驗的原理及應用。

第九章

干擾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機制及其特點。第十章

病毒感染的預防、疫苗的種類及其優缺點。

第十一章 消毒、滅菌、抑菌、防腐、無菌、無菌操作的概念,高壓蒸汽滅菌法的用途及其機理,日光與紫外光的殺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項,濾過除菌法。

第十二章 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微生態失調及微生態失調的主要原因。第十三章 結核分枝桿菌形態、染色、培養、抵抗力特點。流感病毒的結構、主要表面抗 原(ha、na)的功能、抗原變異與流感流行的關系。sars冠狀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及其與sspe的關系。

第十四章 腸桿菌科細菌重要的生化反應(乳糖發酵試驗)在初步鑒別腸道致病菌中的作用。大腸埃希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的致病作用和微生物學檢查法。肥達反應的原理、結果解釋。食物中毒發生機理。霍亂弧菌的形態和培養特征,致病機制和防治原則。甲型、丙型肝炎病毒的共性及特性。脊髓灰質炎病毒的致病特點和預防原則。

第十五章 葡萄球菌a蛋白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質和所致疾病、鑒定依據及耐藥性在醫學實踐上的問題。鏈球菌分類及分型,主要致病物質和所致疾病;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的致病性;抗0試驗(原理及應用)。破傷風梭菌和產氣莢膜梭菌致病特點和發病機理及其防治原則。無芽胞厭氧菌致病條件和感染特征。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抵抗力、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梅毒螺旋體的致病特點、檢查方法(特別是非螺旋體抗原試驗)及防治。hiv的致病特點及防治原則。單純皰疹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七章 各型肝炎病毒的的傳播途徑、基因組、與急慢性肝炎和肝癌的關系、預防措施,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組成、致病與免疫機制、微生物學檢查法。

第十八章 腦膜炎奈瑟菌的致病性與免疫性。乙型腦炎病毒的傳播特點、所致疾病及預防方法。朊粒的結構與致病特點。

第十九章 漢坦病毒的流行環節;鉤端螺旋體的形態、染色、培養特征、基本結構、主要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鉤體病的防治原則。伯氏疏螺旋體致病性。普氏立克次體、斑疹傷寒立克次體、恙蟲病立克次體所致疾病及傳播特點。

第二十章 eb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致病與免疫性。

第二十一章 皮膚癬真菌的致病特點;深部感染真菌的種類、形態結構特征和致病特點。

第二十二章 醫院感染的概念、特點;醫院感染的微生物特點。

(2)要求一般掌握

緒 論 醫學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郭霍法則。

第一章

l型細菌的形成與特性,細菌特殊結構的醫學意義;細菌的營養類型,影響細菌生長繁殖的環境因素,細菌的群體生長規律,細菌培養基的類型與用途;菌落的概念。

第二章

質粒的分類,轉位因子的種類,細菌突變的機制及規律。第三章

細菌耐藥性的控制策略。第四章

細菌性感染的類型。

第五章

病毒的異常增殖和干擾現象;病毒的遺傳和變異。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和感染的類型。第七章

真菌的菌落特征。

第八章

衣原體的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支原體與細菌l型的區別。螺旋體的致病性和抵抗力。立克次體的共性。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的概念、種類(非特異性免疫及特異性免疫)和機制。抗菌免疫機制。nk細胞的抗病毒機制。

第十章

抗病毒化療劑及其作用機制。

第十一章 干熱滅菌法,輻射殺菌法,濾過除菌法,化學消毒劑的種類及作用機制。第十二章 機會感染的概念與特點。

第十三章 結核桿菌細胞壁成分的免疫原性及其致病作用;免疫與變態反應的關系;卡介苗接種、結核菌素試驗的原理及應用價值;結核病的微生物學檢查及意義。流感病毒致病與免疫的特點、檢查要點和預防原則。肺炎球菌、軍團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四章 消化道傳播微生物共同特征與分類。大腸埃希菌在衛生細菌學檢查中的意義。人腸道病毒的種類和共同特性及所致的主要疾病;人類輪狀病毒結構、基因組、主要抗原、致病特點、檢查方法。

第十五章 金黃色葡萄球菌形態、染色與培養,分類及分類依據,抵抗力。鏈球菌形態、染色與培養和抗原結構。銅綠假單胞菌致病性。無芽胞厭氧菌一般特點和微生物學檢查。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形態、染色與培養。沙眼衣原體沙眼亞種和性病淋巴肉芽腫亞種的致病性;解脲脲原體的致病性;梅毒螺旋體的形態、染色、培養特點和防治。hiv的生物學性狀。皰疹病毒的共性、分類及疾病特點。

第十七章 hcv的微生物學檢查法。巨細胞病毒致病特點、感染類型和檢查((elisa檢測cmv igm)。

第十八章 腦膜炎奈瑟菌的形態染色、營養要求和培養條件、抗原結構與分類、抵抗力、微生物學檢查法中標本采集、檢查方法及注意事項、防治原則。朊粒的概念和防治原則。

第十九章 漢坦病毒的致病特點,檢查、防治原則。狂犬病毒的防治原則。鉤端螺旋體主要儲存宿主和流行環節、免疫特點。伯氏疏螺旋體的生物學特點。炭疽芽胞桿菌的生物學性狀、流行環節、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第二十章 人類嗜t細胞病毒的基因結構,掌握其致病特點。

第二十一章 皮膚及皮下感染真菌的種類,皮下感染真菌的致病特點。第二十二章 醫院內感染的分類及危險因素;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3)要求一般了解

醫學微生物學發展簡史、學習醫學微生物學的目的。

第一章

細菌的大小,細胞壁的功能,細胞膜的組成與功能,中介體的組成與功能,細胞質的組成與功能,核質的組成與功能;細菌的化學組成與物理性狀,細菌的能量代謝;細菌形態學檢查法;細菌的分類。

第二章

遺傳與變異原理。細菌的變異現象,微生物遺傳變異在醫學上的應用。第三章

抗菌藥物的種類。第四章

細菌性感染的傳播。

第五章

病毒的大小、形態、對稱型、分類,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第七章

真菌的變異性與抵抗力、微生物學檢查。

第八章

衣原體的抗原結構和分類、防治原則。支原體的生化反應、抗原結構、抵抗力、微生物學檢查、防治原則。螺旋體的抗原結構、微生物學檢查、防治原則。立克次體的微生物學檢查。致病性放線菌和諾卡菌的生物學特性與致病特點。

第九章

病毒的特異性免疫。

第十章

細菌感染的檢查與防治的方法、原理及其應用意義;人工主動免疫與被動免疫的制劑及應用。病毒檢查方法、原理和結果解釋。

第十一章 消毒劑的應用;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

第十二章 生態學及微生態學的概念;正常微生物群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人體各

部位的微生態系;機會性致病菌的種類和機會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第十三章 呼吸道傳播微生物的種類。肺炎球菌、軍團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流感嗜血桿菌、肺炎衣原體、白喉棒狀桿菌、百日咳鮑特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風疹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

第十四章 大腸埃希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的防治原則。幽門螺桿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檢驗診斷和防治原則。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檢驗診斷和防治原則。引起急性胃腸炎的病毒種類。其他消化道傳播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檢驗診斷和防治原則。

第十五章 創傷感染的微生物種類。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免疫性、檢查及防治;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檢查及防治。鏈球菌免疫性、檢查及防治;b群鏈球菌和d群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生物學性狀、免疫性、檢查及防治。無芽胞厭氧菌的防治。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的抗原結構和免疫性。沙眼衣原體沙眼亞種和性病淋巴肉芽腫亞種的生物學性狀、免疫性、檢查及防治。解脲脲原體的生物學性狀和微生物學檢查。其它密螺旋體。逆轉錄病毒的共同特性和分類。人乳頭瘤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第十七章 輸血及血制品傳播的微生的種類。hdv、hgv、ttv的生物學性狀和微生物學檢查。

第十八章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微生物的種類。乙型腦炎病毒的基因、抗原組成與分型、微生物學檢查。朊粒的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其他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十九章 人類出血熱病毒的分類。狂犬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動物源性細菌(人獸共患病病原體)的常見種類。鉤端螺旋體微生物學檢查所用的方法。伯氏疏螺旋體免疫性及檢查、防治原則。立克次體生物學性狀、微生物學檢查法。布氏菌、炭疽芽胞桿菌、鼠疫耶氏菌等人獸共患病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其它人獸共患的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和致病性。

第二十章 人類腫瘤相關病毒的種類。人皰疹病毒8型的生物學性狀、致病與免疫。第二十一章 真菌與腫瘤的關系。

第二十二章 醫院內感染常見細菌的種類;醫院內感染的監測。

二、教學內容(教學時數)緒

(0.5學時)

第一章

細菌的生物學性狀(2.5學時)第二章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2學時)

第三章

細菌耐藥性(2學時)

第四章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1.5學時)第五章

病毒的生物學性狀(3學時)

第六章

病毒的感染與致病機制(1.5學時)第七章

真菌(1學時)

第八章

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防線菌(3學時)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1學時)

第十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檢查和防治原則(自學)第十一章

消毒與滅菌(0.5學時)

第十二章

醫學微生態學概論(0.5學時)第十三章

呼吸道傳播的微生物(5學時)第十四章

消化道途徑傳播的微生物(5學時)第十五章

創傷感染的微生物(4學時)

第十六章

性傳播疾病的微生物(3學時)

第十七章

輸血及血制品傳播的微生物(4學時)第十八章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微生物(2學時)第十九章

人獸共患的微生物(2學時)第二十章

腫瘤相關病毒(1學時)第二十一章

病原性真菌感染(1學時)第二十二章

醫院感染(1學時)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篇二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考試《醫學微生物學》大綱

(代碼:2805)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醫學微生物學》是華中科技大學100102免疫學、1004z1衛生檢驗與檢疫等相關專業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基礎課。醫學微生物學入學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考生應能準確地掌握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方法,對近期國內外有關醫學微生物學的杰出成果及前沿知識應有所了解,以保證被錄取者有較好的醫學微生物學理論基礎。

考試對象為參加當年全國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準考考生。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考試內容包括:醫學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與醫學有關的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機制,以及特異性診斷、防治措施。

三、評價目標

本課程考試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對醫學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以及綜合分析問題和文獻綜述的能力。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答題時間:180分鐘

3、題型比例(滿分為100分)

名詞解釋(英文命題)約 20% 簡答題 約 30% 試驗設計、分析論述 約 50%

第二部分 考查要點

一、緒論

微生物的定義、分類和三大類微生物的特征;當前微生物學研究的總趨勢、重點領域與新技術。

二、細菌學

1、細菌的形態與結構:細菌的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及與醫學的關系;細菌的形態學檢查法。

2、細菌的生理:細菌的理化性狀、營養類型、能量轉換;細菌生長繁殖的規律和基本條件;細菌的人工培養;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常見的生化反應及其在醫學上的意義;細菌的命名原則。

3、消毒滅菌與生物安全:基本概念;各種消毒滅菌法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生物危害程度的分級、生物安全水平分級及相應的實驗設備。

4、細菌的遺傳與變異: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現象與機制。

5、細菌的感染與免疫:細菌的致病機制及其物質基礎;抗細菌感染免疫機制及功能;全身感染的臨床類型;醫學微生態學與醫院感染。

6、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細菌感染的檢查原則、流程及方法;常用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細菌耐藥性的概念、遺傳機制及防治。

7、細菌學各論:以下細菌各自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機制以及特異性診斷、防治措施:球菌、腸道桿菌、弧菌、厭氧菌和放線菌、棒狀桿菌和分枝桿菌、動物源性細菌、其他重要病原性細菌等。

8、支原體與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概念、主要性狀、對人體致病的主要種類及檢查方法。

三、真菌學

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特點;真菌的致病性;抗真菌免疫;真菌的培養和微生物學檢查方法;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則。

四、病毒學

1、病毒的基本性狀:基本概念;病毒的形態、結構和化學組成;病毒的增殖過程;不同基因型病毒生物合成的機制;生物學和醫學意義。

2、病毒的感染與免疫:病毒的傳播方式和感染類型;病毒的致病機制;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應答。

3、病毒的檢測與防治:病毒分離與鑒定的程序;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方法;常用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制、抗病毒藥物現狀以及病毒的耐藥性問題;常見的病毒疫苗種類。

4、病毒學各論:以下病毒各自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機制以及特異性診斷、防治措施:呼吸道病毒、腸道病毒、急性胃腸炎病毒、肝炎病毒、黃病毒、出血熱病毒、皰疹病毒、逆轉錄病毒、朊粒、其他病毒等。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篇三

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大綱(供臨床醫學、護理、口腔等專科使用)汕頭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研室 二00二年五月

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大綱

本教學大綱根據張卓然主編的全國醫學專科學校教材《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第四版,參考原大綱修改而成。供臨床醫學專業、護理專業、口腔專科學生(三年制)學習參考。

大綱中各章節內容均分掌握、熟悉與了解三級。凡要求掌握的內容,在文字下面加劃直線為標記;凡要求熟悉的內容,在文字下面加劃虛線為標記;不加標記者為一般了解內容。

緒 論

醫學免疫學與醫學微生物學的概念及其發展簡史。

微生物的概念和種類、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我國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現狀。

第一篇 醫學免疫學基礎

概述:免疫的概念及三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穩定和免疫監視)。

免疫功能的獲得方式: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特點。

第一章 抗原

抗原的概念及兩種性能(免疫原性與免疫反應性)。

抗原的分類:完全抗原與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的概念。胸腺依賴抗原(tdag)及非胸腺依賴抗原(tiag)。內源性抗原(自身抗原)與外源性抗原等(異種抗原、異嗜性抗原)、同種異型抗原)。變應原與耐受原。

決定免疫原性的條件:異物性、大分子物質、一定的化學組成與分子結構。

抗原的特異性與交叉反應:特異性、抗原決定簇、抗原結合價及交叉反應的概念。

醫學上重要的抗原:病原微生物、細菌外毒素與類毒素、動物血清(對人體的兩重性)、異嗜性抗原、同種異型抗原(紅細胞血型抗原、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自身抗原、腫瘤抗原與變應原。佐劑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章 抗 體

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區、水解片段及意義。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結構、主要生物學性狀及免疫功能。

抗體的多樣性與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種型、同種異型、獨特型)。人工制備抗體的類型(多克隆抗體與單克隆抗體、基因工程抗體)。

免疫球蛋白異常及其意義。

第三章 補體系統

補體的概念、組成、命名與理化特性。

補體系統的激活與調節:經典激活途徑與替代激活途徑以及二條激活途徑比較。補體系統的生物學作用。補體系統激活的調節。

血清補體的檢測及異常。

第四章 免疫系統

免疫細胞的概念與分類。

免疫器官:中樞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脾臟、粘膜相關淋巴組織。

免疫細胞的共性:分化抗原及分化群的概念、膜受體、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等)及其共同特性。

淋巴細胞:t細胞的分化、亞群及其功能、t細胞的主要受體(tcr、il2r、igfc-r、有絲分裂原受體和srbc受體)。b細胞的分化、受體(抗原受體、fcrr、c3r)和功能。單核吞噬細胞表面標志、功能,第三群淋巴細胞:nk細胞、lak細胞的特點和免疫功能。adcc的概念。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在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

組織相容性、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的概念。

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mhc-i、mhc-ⅱ類抗原)的分布、結構與功能。hla的遺傳特征:單元型遺傳、高度多態性,連鎖不平衡。

hla與疾病:與疾病相關的hla;mhc-ⅱ類抗原異常表達與疾病相關。hla的鑒定。

第六章 免疫應答

免疫應答的概念、類型及效果。

免疫應答的過程:感應階段;活化、增殖、分化階段;效應階段。免疫應答中細胞的激活(雙信號)。

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即體液免疫:概念、基本過程(抗原遞呈細胞提呈抗原、th激活、b細 胞的激活與分化、抗體產生及發揮效應)。抗體產生的一般規律(初次與再次應答)及其在醫學上的意義。

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即細胞免疫:概念、基本過程(提呈抗原、t細胞的激活分化、td與tc細胞發揮免疫效應的方式)。淋巴因子的概念、主要淋巴因子的功能。細胞免疫的實際意義。

免疫應答的調節:抗原的調節、抗體的反饋調節(獨特型與抗獨特型網絡調節),免疫細胞的調節和細胞因子的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間相互調節。

免疫耐受:概念,形成原因(抗原與機體狀況),耐受狀態的消除。

免疫耐受與免疫抑制、免疫缺陷的區別。

第七章 超敏反應

超敏反應、變應原的概念。超敏反應的分型。

ⅰ型超敏反應(速發型超敏反應):參與反應的物質(變應原、抗體、細胞和介質及其作用);發病機理、特點及臨床常見疾病(過敏性休克、皮膚過敏反應、消化道過敏反應、呼吸道過敏反應)。

ⅱ型超敏反應(細胞溶解或細胞毒型):發病機理、特點及臨床常見疾病(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藥物變態反應性血細胞減少癥)。刺激型超敏反應。

ⅲ超敏反應(免疫復合物型):發病機理、特點及臨床常見疾病(血清病、感染后腎小球腎炎、全身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休克樣反應、arthus氏現象等)。

ⅳ型超敏反應(遲發型超敏反應):發病機理、特點及臨床常見疾病(傳染性變態反應、接觸性皮炎、移植排斥反應。

超敏反應的免疫學診斷及防治原則:問過敏史、皮膚試驗、尋找并避免接觸變應原。脫敏注射和減敏療法。抗過敏治療和急救等對癥治療。

第八章 免疫缺陷病與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b缺、t缺、b.t聯合缺陷,吞噬細胞缺陷病,補體缺陷病,繼發性免疫缺陷病,aids,繼發于其他疾病的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病:基本特征,發病機制。

常見自身免疫病,治療原則。

第九章 免疫學的臨床應用

免疫學診斷:抗原抗體反應的特點、應用原則和常用種類。凝集反應(直接凝集反應、間接凝集反應與間接凝集抑制試驗)、沉淀反應(瓊脂擴散試驗)、補體結合反應的原理和應用。免疫標記技術(免疫熒光技術、免疫酶技術或elisa、放射免疫測定法)。

細胞免疫功能檢測:t細胞總數測定(e花環試驗、t細胞特異性抗原檢測);t細胞亞群測定;t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的原理和應用。

體內免疫檢測:抗原抗體反應的皮膚試驗、細胞免疫功能檢測的皮膚試驗。免疫學防治:人工免疫概念及種類。人工自動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生物制品(菌苗或疫苗、類毒素)的應用,新疫苗的研制。

免疫學治療:人工被動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生物制品(抗毒素、抗菌和抗病毒血清、丙種球蛋白、特異性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應用。過繼免疫療法常用制劑及用途。免疫增強劑及免疫抑制劑。

第二篇 細菌學基礎

第十章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細菌的大小及測量單位。

細菌的基本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

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的化學組成、結構與功能;革蘭氏陽性與革蘭氏陰性菌細胞的不同點及其意義。細胞膜及中介體的結構與功能。細胞質及胞質內超微結構(質粒、核蛋白體和異染顆粒)。核質的功能。

細菌特殊結構:芽胞、莢膜、鞭毛、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各種特殊結構在醫學上的實際意義。

細菌形態檢查法:不染色標本檢查法(懸滴法或壓片法);染色標本檢查法(細胞染色的基本原理,單染色法、鑒別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革蘭氏染色的方法、原理及實際意義。抗酸染色法。

第十一章 細菌的生長繁殖及代謝

細菌的化學組成

細菌的生長繁殖條件:營養物質、酸鹼度、溫度和氣體。專性厭氧菌、專性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和微需氧菌對氧氣的不同需要。厭氧菌在有氧環境中不長的原因。細菌繁殖(個體與群體)的方式、速度與生長曲線。

細菌的人工培養:方法及意義。常用培養基的種類與用途。細菌在培養基中的生長現象(菌落的概念)。

細菌新陳代謝的產物:分解代謝產物及其生化反應(糖發酵試驗、靛基質試驗和硫化氫試驗)在細菌鑒定上的意義;合成代謝產物(毒素和侵襲性酶、熱原質、抗生素、細菌素、色素、維生素等)在醫學實踐中的意義。

細菌的分類、命名原則:細菌屬、種、型及株的概念。細菌的拉丁文雙名法。

第十二章 消毒滅菌

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空氣、水、土壤中細菌的分布及其意義。

細菌在正常人體的分布:正常人體各部位常見細菌。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意義;條件致病菌的概念及其致病條件。菌群失調癥(二重感染)的概念及其在醫療實踐上的意義。

消毒、滅菌、防腐、無菌操作的概念。

物理消毒滅菌法:常用熱力滅菌法種類。干熱滅菌法(焚燒、干烤)、濕熱滅菌法(煮沸法、流動蒸氣法、間歇滅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氣滅菌法)的應用與比較。電磁波射線滅菌(紫外線的消毒作用、電離輻射)。濾過除菌法。

化學消毒法:消毒劑、防腐劑的概念;常用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和用途,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

第十三章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遺傳與變異的概念

細菌性狀變異的現象:形態結構的變異(l型變異及特殊結構變異),菌落變異,毒力變異和耐藥性變異。

細菌變異的物質基礎:細菌的染色體、質粒。噬菌體的概念、性狀,噬菌體與細菌的關系(毒性噬菌體、溫和噬菌體和前噬菌體);噬菌體在遺傳物質轉移中的作用。

遺傳型變異的機理:基因突變;基因的轉移和重組(轉化、轉導、接合和溶原性轉換)的概念和區別。質粒與細菌耐藥性變異的關系。

細菌變異在診斷、治療、預防和基因工程方面的實際意義。

第十四章 細菌的感染和免疫

傳染或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的概念。

細菌的致病性及毒力的概念,細菌致病的物質基礎(侵襲力和毒素)。

侵襲力的概念,細胞的侵襲過程。菌毛、莢膜及菌體表面結構,侵襲性酶類(血漿凝固酶、透明質酸酶、鏈激酶、膠原酶、siga酶等)在致病上的意義。

毒素:內外毒素性質、致病作用及主要區別。外毒素的分子結構及其作用機理(以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霍亂腸毒素為代表)。

細菌的致病作用與其毒力、數量、侵入門戶的關系。

感染的來源(外源性感染、內源性感染)及感染的途徑。

感染的類型:隱性感染、顯性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注意菌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毒血癥的區別)、帶菌狀態和帶菌者。

機體的抗菌免疫: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特點。

非特異性免疫:屏障結構(皮膚粘膜屏障、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吞噬細胞(種類、吞噬和殺菌過程、吞噬作用的結果)、正常體液和組織中的抗微生物物質(補體、溶菌酶、乙型溶素、干擾素)。

特異性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內菌感染的免疫、對外毒素的免疫特點。

第三篇 細菌學

第十五章 球菌

化膿性球菌的種類。

一、葡萄球菌屬

形態染色與培養、分類及分類依據。抵抗力。spa的性質及應用。主要的致病物質(血漿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剝脫性毒素、殺白細胞素和腸毒素)與所致疾病(侵襲性疾病與毒素性疾病)。注意耐藥性在醫學實踐上的意義(葡萄球菌性腸炎、醫院內感染及交叉感染)。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鑒定依據)。防治原則(類毒素及自身菌苗的應用)。

二、鏈球菌屬

形態染色與培養,溶血性、抗原結構與細菌的分類分型。主要致病物質(透明質酸酶、鏈激酶、鏈道酶、鏈球菌溶血素、猩紅熱毒素和m蛋白質)及所致疾病(化膿性炎癥、猩紅熱及感染后變態反應性疾病)甲型鏈球菌致病條件及所致疾病。d族、b族鏈球菌的致病性。抗o試驗的原理和意義。防治原則。

三、肺炎球菌

形態染色、培養與分型。致病物質(莢膜與致病力的關系)及所致疾病。

四、奈氏菌屬

腦膜炎球菌:形態染色、培養要求及抵抗力。主要致病物質(內毒素、莢膜與菌毛)及所致疾病(流腦)。標本采集和送檢的注意事項,快速診斷法。防治原則。

淋球菌:形態染色。傳染方式及所致疾病(淋病)。分泌物直接涂片鏡檢,快速診斷法。防治原則。

第十六章 腸道桿菌

主要種類及共性:形態染色、培養特性及生化反應、抵抗力、抗原構造。

一、大腸桿菌(埃希菌屬)

生化反應特點(對糖類的發酵能力)。致病條件、致病物質(定居因子與腸毒素)與致病的關系。引起腹瀉的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o,157:h7)。衛生細菌學檢查(大腸菌群檢出的意義)。

二、志賀菌屬(痢疾桿菌)

形態、生化反應、抗原結構與分群、分型。抵抗力與變異性。主要致病因素(菌毛、內毒素和外毒素)及菌痢的臨床類型。微生物檢查法(取材注意事項、分離培養與鑒定、快速診斷)。防治原則(選敏感抗菌藥)。

三、沙門菌屬

主要的致病菌種類。生化反應、培養。抗原構造與血清學分類。主要致病因素(侵襲力、內毒素與腸毒素)。感染類型(傷寒與副傷寒、食物中毒、慢性腸炎、敗血癥)。傷寒與副傷寒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及致病的基本過程。免疫特點(體液抗體與細胞免疫)。微生物學檢查法:標本種類及其與病程的關系,病原菌的分離培養和鑒定。肥達氏試驗的原理、用途和結果分析。帶菌者在傷寒流行上的意義與檢查。

四、克雷伯菌屬

形態。條件致病性。

五、變形桿菌屬

形態、動力、培養與生化特點,與立克次體的抗原關系。條件致病性。

第十七章 孤菌屬

特性及主要致病菌。

一、霍亂弧菌:兩種生物型(古典生物型與el tor生物型)的形態、染色、動力,培養特性和生化特點。抵抗力。抗原結構及分型。主要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腸毒素及其致病機理。免疫性。微生物檢查法(標本的采集與分離培養、快速診斷)。特異性預防。

二、副溶血性弧菌:形態染色、嗜鹽特性。傳染方式及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第十八章 厭氧性細菌

厭氧菌的分類。

一、厭氧芽胞桿菌(梭狀芽胞桿菌屬)共性。

破傷風桿菌:形態、染色,厭氧培養,抵抗力。厭氧創傷感染的條件,痙攣毒素的致病作用、臨床表現。免疫特點。特異性防治(抗毒素與類毒素的應用)。

產氣莢膜桿菌:形態、培養與生化特點。致病物質(侵襲性酶及腸毒素等)。致病條件及所致疾病(氣性壞疸、食物中毒、壞死性腸炎)。特異性防治。

肉毒桿菌:生物學特性。肉毒毒素的致病作用,引起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毒素檢查及其意義。防治原則。

第十九章 分枝桿菌屬與放線菌

共性與分類。

一、結核桿菌:形態、染色(抗酸染色法的原理、方法與用途)、培養特點,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及其實際意義。變異性(毒力變異和耐藥性變異)。傳染方式所致疾病(原發感染與繼發感染)。免疫性與變態反應,結核菌素試驗(原理、判斷與用途)。微生物學檢查(直接涂片鏡檢與分離培養)。卡介苗的應用。

二、麻風桿菌:形態特點,臨床分型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的取材,染色鏡檢,麻風菌試驗的原理和意義。防治原則。

第二十章 動物源性細菌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及病原菌的種類。

一、布氏桿菌屬:分類,對動物與人類的傳染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的取材血清學診斷的常用方法和意義。病畜管理及疫苗接種在預防上的作用。

二、耶爾森菌屬

鼠疫桿菌:典型形態與多形性。內毒素、外毒素及莢膜侵襲力的致病作用,傳染方式及臨床類型。取材及診斷依據,預防措施。

三、芽胞桿菌屬

炭疽桿菌:形態染色、排列特點及培養。致病因素、傳染方式及臨床類型。特異性預防。

第二十一章 其它致病菌

共性及種類。

一、棒狀桿菌屬

白喉桿菌:形態、染色(異染顆粒)排列特點及培養特性。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機理。傳染源、傳染方式及所致疾病。免疫性(錫克試驗的原理、結果及判斷)。微生物學檢查(取材、涂片染色在診斷上的意義;分離培養與毒力鑒定)。特異性防治(類毒素和抗毒素的應用)。

二、嗜血桿菌屬

流行性感冒桿菌:形態染色、培養要求(衛星現象)。主要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

三、鮑特菌屬

百日咳桿菌:形態染色、營養要求。主要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的取材。特異性預防。

四、假單胞菌屬

綠膿桿菌:形態、色素及培養特點。條件致病性,致病物質及致病特點。

五、彎曲菌屬

空腸彎曲菌:形態、染色及培養特性。主要致病物質、傳染方式及所致疾病。

幽門螺桿菌:形態、染色及培養特性。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六、軍團菌屬

嗜肺軍團菌:形態、染色及培養特性。主要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五章 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螺旋體

一、支原體 概念

特征:形態結構、繁殖方式與培養。

人類主要致病性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解脲脲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器支原體和發酵支原體所致疾病。

二、立克次體 概念

主要種類和共同特點。形態染色與培養、抗原與外斐氏反應的關系。致病性:普氏及莫氏立克次體、恙蟲病立克次體的傳播方式和致病特點。免疫性。血清學診斷(外斐氏反應的原理及應用)。

三、衣原體 概念

共同特征。繁殖周期與培養特性。微生物學檢查。

致病性:沙眼衣原體的傳播方式及所致疾病;鸚鵡熱衣原體及肺炎衣原體所致疾病。

四、螺旋體

概念。致病性螺旋體的種類及特點。

鉤端螺旋體:形態與培養,抗原與常見血清型、抵抗力。致病性(人畜共患病),傳染源、傳播途徑與臨床常見病。免疫性。鉤端螺旋體的檢查與血清學診斷。防治原則。

梅毒螺旋體:形態與培養。傳染源、傳播途徑與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

回歸熱螺旋體及萊姆氏螺旋體的傳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第四篇 真菌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 真菌概述、病原性真菌

真菌的概念及對人致病的種類。

生物學特性:形態結構(單細胞及多細胞真菌),繁殖方式、培養特性與菌落類型。

致病性(多種方式致病)與免疫性。

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

主要病原性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白念珠菌、新型隱球菌)的形態培養,致病條件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法。淺部感染真菌(皮膚癬菌)的特征,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法。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

第五篇 病毒學

第二十八章 病毒的基本性狀

病毒的概念、基本特點。

病毒的形態、大小與測量單位。

病毒的結構:核酸、衣殼(病毒衣殼的構型)、包膜。

病毒的化學組成與功能:核酸、蛋白質、脂類和糖類及其功能。

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增殖方式及復制周期(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與釋放)。缺陷病毒與完整病毒顆粒的區別。

病毒的干擾現象:概念、類型、機理及意義。

病毒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及抗生素的耐受性,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病毒的遺傳變異:突變、基因重組、表型混合。

第二十九章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病毒的感染方式與途徑:水平傳播與垂直傳播。

病毒感染的類型:隱性感染、顯性感染和持續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和遲發感染)。

病毒的致病機理:病毒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殺細胞效應、細胞膜的變化、包涵體形成、細胞轉化);病毒引起的免疫應答導致宿主細胞損傷。

抗病毒免疫:體液免疫的保護作用(中和抗體的概念、作用機理,三類免疫球蛋白的作用);細胞免疫的保護作用;干擾素的作用(干擾素的概念、種類,抗病毒作用機理及生物學活性)。免疫性的持續時間(終生免疫、短暫免疫)。

第三十章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病毒感染的檢查法:病毒標本的采集和保存運送的注意事項。病毒的分離培養法(雞胚接種、動物接種和組織培養),病毒在細胞中增殖的指標(細胞病變效應cpe、紅細胞吸附現象)。病毒血清學鑒定和血清學診斷的常用方法(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中和試驗)和原理。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核酸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cr)。

病毒感染的防治:特異性預防(人工自動免疫及人工被動免疫常用制劑及實際應用)。干擾素與中草藥的應用。

第三十一章 呼吸道病毒

常見的病毒種類。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態結構、抗原構造與分型,表面抗原的變異與流感流行的關系(抗原漂移與抗原轉變),紅細胞凝集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病毒的分離鑒定、血清學診斷及結果判斷。防治原則。

二、麻疹病毒:形態結構及培養特點。傳染方式與感染特點、所致疾病、sspe與麻疹病毒感染的關系。免疫性與特異性預防。

三、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致病性與免疫性。

四、風疹病毒:傳染方式及所致疾病、垂直傳播與先天性畸形的關系。免疫性與特異性預防。

第三十二章 腸道病毒

常見腸道病毒的種類、共同特性。

一、脊髓灰質炎病毒:形態結構、培養及分型。傳播途徑與病毒在體內播散、隱性感染與顯性感染,誘發麻痹的因素。中和抗體和局部siga在免疫中的重要意義。特異性預防(滅活疫苗及減毒活疫苗的優缺點及使用注意事項,丙種球蛋白的作用)。

二、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分型、致病性(感染致病特點)及免疫性。

三、人類輪狀病毒:形態結構、致病性(與嬰幼兒、成人腹瀉的關系)。病毒感染的診斷。

第三十三章 肝炎病毒

人類肝炎病毒的主要種類及所致疾病。

一、甲型肝炎病毒(小rna病毒科):形態、結構,培養特點及抵抗力。傳染源、傳播途徑及臨床表現。病毒學及免疫學檢查。防治(丙種球蛋白作用)。

二、乙型肝炎病毒(嗜肝dna病毒科):形態結構(dane顆粒、小球形顆粒和管形顆粒)、抵抗力。抗原成分(三大抗原抗體系統與前s抗原)。傳染源、傳播途徑,致病性(免疫病理損害)免疫性(抗體和細胞免疫的保護作用)。hbv與原發性肝癌的關系。病毒學及免疫學檢查(三大抗原抗體系統檢測的臨床意義)。特異性預防(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應用)。

三、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核酸類型。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所致疾病。特異性診斷和預防。

四、丁型肝炎病毒:核酸類型。傳播途徑及感染特點(共同感染與重疊感染)。特異性診斷。各型肝炎病毒比較。

第三十四章 蟲媒病毒

常見種類及共同特性。

一、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形態結構、培養特性。流行環節(傳染源、傳播媒介、儲存宿主和流行季節)。致病性與免疫性。病毒分離培養的方法及鑒定依據,免疫學診斷。特異性預防。

二、登革病毒:形態、結構、血清型別。傳播媒介和所致疾病、致病機理與免疫病理反應。病毒學和免疫學檢查。

第三十五章 出血熱病毒

一、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

腎綜合征出血熱病毒:形態、結構及培養特性。傳染源(帶病毒宿主動物),流行季節,所致疾病的臨床表現。病毒學與免疫學檢查。

二、新疆出血熱病毒的形態結構。儲存宿主和傳播媒介、所致疾病與免疫性。

第三十六章 皰疹病毒

與人類有關皰疹病毒種類與共性。

一、eb病毒:eb病毒感染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及鼻咽癌的關系。特異性抗體(vca-iga、ea-iga)及嗜異性抗體的檢測在診斷上的意義。

二、巨細胞病毒:培養特性。傳染方式及所致疾病。先天性感染。尿中包涵體檢查及血清cmv-igm檢查的意義。

三、單純皰疹病毒:血清型別:hsv-

1、hsv-2的傳播途徑、感染特點與感染類型(原發感染、隱伏與再發感染),先天性感染與致畸,病毒感染與致癌關系。

四、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原發感染與再發感染的臨床特點。免疫性。

第三十七章 逆轉錄病毒

逆轉錄病毒:概念和主要分類。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病毒學特性。傳染源與傳播途徑,病毒感染和致病特點,所致疾病(艾滋病)及損傷cd4細胞的機理。病毒學及免疫學檢查。防治原則。

人類嗜t細胞病毒: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病毒學檢查。

第三十八章 其它病毒及朊粒

一、狂犬病病毒:形態結構、內基氏包涵體的特點和意義。傳染源與傳播途徑及臨床表現。疫苗接種及注意事項。

二、人乳頭瘤病毒的概念及所致疾病。

三、朊粒的概念及所致疾病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篇四

緒論 [目的要求]

(一)了解微生物的概念。

(二)掌握微生物的分類。

(三)掌握醫學微生物的學習目的。

(四)了解醫學微生物的發展簡史。[教學內容]

(一)微生物和的定義、分類(三大類微生物的分類依據及種類)。病原微生物的定義。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二)醫學微生物學的范疇、研究對象。醫學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現代醫學微生物學新進展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意義。

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 細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細菌的大小與測量單位。

(二)掌握細菌的基本形態與排列方式。

(三)掌握細菌的基本結構。

(四)掌握細菌的特殊結構及在醫學上的意義。

(五)了解細菌的理化性狀、營養和營養類型。

(六)熟悉細菌的分類、命名、常見的生化反應、生長繁殖的規律和人工培養。[教學內容]

(一)細菌的基本形態與測量單位。

(二)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菌壁:主要組分-肽聚糖,g+菌和g-菌肽聚糖的差別;g+和g-菌細胞壁的比較。細胞壁的功能及細菌l型的形成;細胞膜:胞膜的結構及生物學功能;細胞膜形成特有的中介體,參與細胞分裂、擬線粒體功能;細胞質:核蛋白體、質粒與異染顆粒;核質。

(三)細菌的特殊結構;莢膜:概念與功能;鞭毛:鞭毛的概念、數量、部位、化學組成、功能及致病性;菌毛:菌毛的概念、分類及功能;芽胞:芽胞的概念、形成和發芽,芽胞與醫學的關系。

(四)細菌的理化性狀及化學組成。

(五)細菌的分解代謝及有關的生化反應。

(六)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營養、溫度、ph和氣體環境。

(七)細菌個體和群體生長繁殖的規律。

(八)細菌的分類原則:細菌種、屬、型、株的概念;細菌的命名法。

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毒的生物學地位、分類、命名。

(二)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態、結構、組成及其功能。

(三)掌握病毒的增殖過程。了解病毒干擾現象。

(四)了解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教學內容]

(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

(二)病毒體的結構和化學組成。

(三)病毒的增殖: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成熟和釋放。

(四)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五)病毒的分類。

真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真菌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二)掌握真菌的形態結構、繁殖方式和培養特性。[教學內容]

(一)真菌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二)形態結構:單細胞、多細胞、孢子、菌絲;培養特性;抵抗力。

(三)致病性:感染類型,致病機制。

(四)免疫性。

(五)防治原則。

細菌性感染 [目的要求]

(一)掌握細菌致病性的物質基礎。

(二)掌握內毒素、外毒素的主要生物學特性。

(三)掌握內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熟悉感染的傳播途徑。

(四)了解感染的類型。掌握以下概念: 隱性感染、顯性感染, 毒血癥、膿毒血癥、敗血癥、菌血癥、內毒素血癥。

[教學內容]

(一)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概念。

(二)細菌的致病機制;侵襲力(莢膜、粘附素、侵襲性物質);毒素(內毒素與外毒素)。

(三)細菌性感染的傳播:感染的來源與傳播途徑。

(四)細菌性感染的類型;隱性感染;顯性感染;全身感染:菌血癥、毒血癥、膿毒血癥、敗血癥和內毒素血癥的概念。

病毒性感染 [目的要求]

(一)熟悉病毒的傳播方式,病毒感染的類型,病毒的致病機制。

(二)掌握病毒的垂直傳播和持續性感染。[教學內容]

(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病毒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二)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及途徑: 水平傳播與垂直傳播的概念。

(三)病毒感染的類型;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急性病毒性感染;持續性病毒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慢發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遲發并發癥。真菌性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點。[教學內容] 致病性:感染類型,致病機制。

抗感染免疫 [目的要求]

(一)了解抗感染免疫中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機制。

(二)掌握吞噬作用中吞噬過程和殺傷機制。

(三)掌握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粘膜免疫的機制。

(四)掌握抗胞外菌感染免疫、抗胞內菌感染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特點。

(五)了解抗真菌感染免疫的特點。[教學內容]

(一)抗感染免疫機制: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二)非特異性免疫:屏障結構,吞噬細胞,體液因素。

(三)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

(四)抗菌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抗體和補體的作用,細胞免疫的作用。抗胞內菌感染的免疫,吞噬細胞的作用,細胞免疫。

(五)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機制。非特異性免疫,干擾素,nk細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抗病毒免疫時間。

(六)抗真菌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

遺傳與變異】 [目的要求]

(一)了解細菌的變異現象:形態結構、培養特性與生化反應、毒力、抗原性及耐藥性變異。

(二)掌握與細菌變異相關的物質:染色體、質粒、噬菌體、轉座子。

(三)掌握細菌變異機制。

(四)了解細菌變異的實際用途。[教學內容]

(一)遺傳與變異原理。

(二)細菌的遺傳與變異;細菌的變異現象:形態結構變異,抗原性變異,菌落的變異,毒力的變異,耐藥性變異;與細菌變異相關的物質:細菌染色體,質粒,噬菌體,轉座子。

(三)細菌變異的機制:基因突變,基因的轉移與重組。

(四)病毒的遺傳與變異。

(五)微生物遺傳變異在醫學上的應用。

醫學微生態學與醫院內感染 [目的要求]

(一)了解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二)了解微生態失調的原因及防治。

(三)掌握機會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點。

(四)掌握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與預防控制。[教學內容]

(一)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與生理作用。

(二)微生態平衡與失調。

(三)機會性感染。

(四)醫院內感染。

消毒與滅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常用的物理滅菌器械種類和方法。

(二)了解常用化學消毒劑的種類和使用方法。[教學內容]

(一)消毒、滅菌、抑菌、防腐、無菌的概念。

(二)物理消毒滅菌法:熱力、紫外線、輻射、濾過除菌、超聲波、干燥和低溫抑菌法等。

(三)高壓蒸氣滅菌法的原理和應用。紫外線,電離輻射和微波的殺菌原理及應用。

(四)化學消毒滅菌法:許多化學藥物能影響細菌的化學組成、物理結構和生理活動。

(五)消毒劑的種類與作用。

(六)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微生物的種類與數量;溫度、酸堿度及環境中有機物的存在。

病原學診斷與防治 [目的要求]

(一)了解細菌學診斷的常用方法。

(二)了解病毒學診斷的常用方法。

(三)了解真菌學診斷的常用方法。

(四)了解常用疫苗及類毒素的種類與使用方法。

(五)了解人工被動免疫制劑的種類與使用方法。

(六)了解細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的治療方法。[教學內容]

(一)細菌學診斷;病原菌檢測;常用于細菌學診斷的免疫學技術;血清學診斷。

(二)病毒學診斷;標本采集;病毒的分離鑒定:動物接種,雞胚培養,細胞培養;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診斷;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

(三)真菌學診斷。

(四)特異性預防與治療;人工主動免疫:死疫苗,活疫苗,新型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組載體疫苗,合成疫苗,亞單位疫苗,dna疫苗,轉基因植物疫苗,治療疫苗。類毒素;人工被動免疫: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盤丙種球蛋白,其他免疫制劑。

(五)感染的治療:細菌感染的治療,抗菌藥物的種類,藥物的主要作用。病毒感染的治療,抗病毒化學制劑,干擾素和干擾素誘生劑的應用。

(六)真菌的治療。

細菌的耐藥性與控制策略 [目的要求]

(一)了解細菌耐藥性的種類和產生機理。

(二)了解細菌耐藥性的控制策略。[教學內容]

(一)細菌的耐藥性;細菌耐藥性的分類:固有性耐藥,獲得性耐藥,染色體突變、質粒介導的耐藥性、轉座子介導的耐藥性;細菌耐藥性的基因控制。

(二)細菌耐藥性產生機制。

(三)細菌耐藥性的控制策略。

化膿性細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引起人類化膿性球菌的種類。

(二)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測及防治。

[教學內容]

(一)化膿性球菌概述,引起化膿性感染細菌的種類。

(二)葡萄球菌屬:生物學特性;致病性:酶類和毒素(葡萄球菌溶血毒、殺白細胞素、腸毒素、表皮剝脫毒素、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1);所致疾病的類型(侵襲性與毒素性);微生物學檢查法與防治原則。

(三)鏈球菌屬:鏈球菌的分類;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質有細胞壁成分(lta、m蛋白)、外毒素類(致熱外毒素、鏈球菌溶素s和o)及侵襲性酶類(透明質酸酶、鏈激酶、鏈道酶);所致疾病分化膿性、中毒性和超敏反應性三類;微生物學檢查:直接涂片鏡檢初步診斷,分離培養鑒定,抗“o”試驗。

(四)肺炎鏈球菌:生物學性狀:形態染色與培養,生化反應(與甲型鏈球菌的鑒別),抗原構造與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質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

(五)奈瑟菌屬:奈瑟菌屬概述;腦膜炎奈瑟菌與淋病奈瑟菌的形態染色、培養、抵抗力、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標本(腦脊液/分泌物等)直接涂片鏡檢初步診斷,分離培養鑒定。防治原則:腦膜炎多糖疫苗。

腸道感染細菌 [目的要求](一)了解腸道感染細菌的分類。

(二)掌握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志賀菌、沙門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

(三)了解沙門菌屬的分類。

(四)掌握霍亂弧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與防治。

(五)掌握霍亂腸毒素的作用機制。

(六)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所致疾病。[教學內容]

(一)埃希菌屬:正常菌群、條件致病菌及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的概念;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質、所致疾病, 胃腸炎的種類;微生物學檢查:標本分離培養鑒定,腸毒素檢查,衛生細菌學檢查。

(二)志賀菌屬:生物學特性:鑒別培養基的培養特性、生化反應、抗原構造與分類、抵抗力;致病性與免疫性:內毒素、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及致病機制,所致疾病類型;微生物學檢查:標本及時送檢,分離培養鑒定;防治原則:耐藥性問題,疫苗應用。

(三)沙門菌屬:沙門菌屬的分類,致病沙門菌血清型;生物學特性:鑒別培養基的培養特性、生化反應、抗原構造與分類;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免疫性(細胞免疫);微生物學檢查:根據不同病程采取標本、分離培養鑒定,肥達反應;防治原則。

(四)霍亂弧菌:生物學特性:形態染色、培養特點、抗原構造與分型,o-1群(包括古典生物型與el tor生物型)、o139群,抵抗力;致病性:霍亂腸毒素的毒性作用、致病機理與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標本直接鏡檢初步診斷,分離培養鑒定;防治原則。

(五)副溶血性弧菌:形態染色、培養特性(嗜鹽性、生長快)、抵抗力,所致疾病、防治。

厭氧性細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厭氧菌的種類。

(二)掌握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主要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

(三)了解無芽胞厭氧菌種類、分布。

(四)掌握無芽胞厭氧菌感染的特點,微生物檢查和防治。[教學內容]

(一)破傷風梭菌: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致病條件、破傷風痙攣毒素特點及致病機制;防治原則:特異性預防(類毒素、抗毒素緊急預防)和治療(傷口處理、特異性抗毒素、抗生素)。

(二)產氣莢膜梭菌: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質及引起疾病;微生物學檢查:直接涂片鏡檢確診、分離培養鑒定及動物實驗。防治原則:及時清創處理,抗生素、抗毒素。

(三)肉毒梭菌:生物學特性:形態與染色(芽胞特點),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質(肉毒毒素及致病特點),所致疾病。

(四)無芽胞厭氧菌 無芽胞厭氧菌的種類和分布。致病性:致病條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厭氧培養。防治原則:抗厭氧菌藥物。

呼吸道感染細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分枝桿菌屬和棒狀桿菌屬的通性和種類。

(二)了解麻風分枝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三)熟悉結核分枝桿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機制、微生物學檢查法。

(四)熟悉結核菌素試驗原理、方法、結果及判定。

(五)熟悉嗜肺軍團菌、百日咳鮑特菌、流感嗜血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

(六)掌握結核分枝桿菌的形態染色、致病物質、結核菌素試驗和卡介苗預防。

(七)掌握白喉棒狀桿菌的形態染色和培養;白喉棒狀桿菌外毒素、類毒素和抗毒素在致病與防治中作用。

[教學內容]

(一)結核分枝桿菌:生物學特性:形態染色、培養及抵抗力、變異性(bcg及耐藥性變異)。致病性:致病物質及其致病機制(菌體成份簡介;koch現象;人原發感染和原發后感染;說明感染、免疫、變態反應三者關系。)免疫性:細胞免疫為主,屬有菌免疫;ot試驗(原理、方法、結果判斷及應用)。微生物學檢查:形態學檢查有意義;濃縮集菌提高檢出率;分離培養;動物試驗。防治:bcg、抗癆藥物。

(二)非結核分枝桿菌

(三)麻風分枝桿菌:生物學特性、致病性。

(四)白喉棒狀桿菌 生物學特性:形態染色(菌體形態、albert染色、異染顆粒)、培養(呂氏培養基、亞碲酸鉀培養基)。致病性:致病物質(白喉外毒素產生條件、作用機制)。所致疾病;免疫性:shick試驗。微生物學檢查:形態學檢查、培養及毒力鑒定。防治原則:預防:人工主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治療:抗毒素、抗生素。

(五)嗜肺軍團菌的形態;致病性;診斷與防治。

(六)百日咳鮑特菌的形態;所致疾病;免疫性;菌苗預防。

(七)流感嗜血桿菌的形態、培養;所致疾病;免疫性;衛星現象;特異性預防。

動物源性細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動物源性細菌的主要種類及代表菌。

(二)熟悉布氏菌屬、炭疽芽胞桿菌和鼠疫耶氏菌的形態、致病性及防治原則。[教學內容]

(一)布氏菌屬:種類;形態染色、培養特性;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免疫性;防治原則。

(二)芽胞桿菌屬:炭疽芽胞桿菌的形態特征、抵抗力;致病物質、炭疽臨床類型。

(三)耶爾森菌屬:鼠疫耶氏菌的形態和染色特征、變異;致病物質,臨床類型;免疫性;菌苗預防;小腸結腸炎耶氏桿菌與假結核耶氏桿菌的致病性。

放線菌與諾卡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放線菌的通性。

(二)熟悉衣氏放線菌對人的致病性。[教學內容]

(一)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的通性。

(二)放線菌:形態染色與培養特性;致病性;與齲齒和牙周炎關系;硫磺樣顆粒。

(三)諾卡菌:致病性。

螺旋體 [目的要求]

(一)了解螺旋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生物學特性。

(二)掌握鉤端螺旋體的形態染色、致病性、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三)熟悉梅毒螺旋體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四)了解伯氏疏螺旋體的致病性。[教學內容]

(一)概述:分布、種類。

(二)鉤端螺旋體:形態染色、培養特性、抵抗力、抗原構造與分類;致病物質與所致 疾病;免疫性;檢查方法;防治原則。

(三)梅毒螺旋體: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和免疫性;檢查方法;預防原則。支原體和脲原體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支原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二)熟悉支原體的形態、培養和繁殖特點。

(三)掌握肺炎支原體、溶脲脲原體與人類疾病的關系。[教學內容]

(一)概述:概念、形態結構、培養特性、種類、與細菌l型的區別。

(二)肺炎支原體:形態結構、培養特性、抵抗力;感染途徑、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和 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

(三)脲原體: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和免疫性。

立克次體 [目的要求]

(一)了解立克次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二)熟悉立克次體的形態、培養和傳播媒介等特點。

(三)掌握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立克次體的致病機制和檢查方法。[教學內容]

(一)概述、共同特點與分類。

(二)普氏立克次體:形態染色、抗原構造、培養特性;感染途徑、致病物質與致病機 制、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

(三)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傳染源、感染途徑和所致疾病。

(四)恙蟲病立克次體:感染途徑和所致疾病。

衣原體 [目的要求]

(一)了解衣原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二)熟悉衣原體的形態、培養、繁殖特點和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三)掌握衣原體所致的人類疾病及其致病機制。[教學內容]

(一)概述:概念、分類和共同特征。

(二)沙眼衣原體:三個生物變種;形態染色、發育周期、培養特性、抗原構造與變異、抵抗力;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傳播方式、血清型與所致疾病關系、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方法;防治原則。

(三)肺炎衣原體:感染途徑、所致疾病和免疫性。

呼吸道感染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種類:副粘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結構。

(二)熟悉流感病毒的防治原則:sars冠狀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學性狀和致病性;風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三)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態結構,分型和變異,致病性,病毒分離和鑒定。[教學內容]

(一)流感病毒:形態結構,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分型、變異和意義;培養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防治原則。

(二)冠狀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形態結構、抵抗力、致病性和免疫性、防治原則。(三)麻疹病毒:結構和h、f蛋白;致病性;與sspe關系;免疫性和特異性預防。(四)腮腺炎病毒:致病性;特異性疫苗預防。(五)呼吸道合胞病毒:結構和分型;致病性。(六)腺病毒:結構和分型、致病性和免疫性。(七)其他病毒:風疹病毒,鼻病毒。

腸道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腸道病毒的種類,新型腸道病毒的致病性。

(二)熟悉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的致病性。

(三)掌握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原組成、致病性、免疫性和特異性預防。

(四)掌握輪狀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

(五)熟悉腸道腺病毒、杯狀病毒、星狀病毒的致病性。[教學內容]

(一)腸道病毒的種類。

(二)脊髓灰質炎病毒: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特異性預防。

(三)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與新型腸道病毒。

(四)輪狀病毒: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防治原則。

(五)腸道腺病毒、杯狀病毒、星狀病毒的致病性.。

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hav、hcv、hdv和hev核酸類型,掌握hbv的基因結構、復制方式。

(二)掌握hav、hbv的形態結構,抵抗力,致病性與免疫性;hcv、hdv和hev的致病性;熟悉五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則。

(三)掌握hbv的抗原―抗體系統及其在臨床診斷中的意義。

(四)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教學內容]

(一)肝炎病毒的種類。

(二)hav:形態結構與抵抗力,動物感染模型與細胞培養;主要傳播途徑,致病與免疫。

(三)hbv:形態結構,基因結構與復制方式;抗原組成;動物感染模型與細胞培養,抵抗力;傳染源,傳播途徑,致病與免疫機制;病毒抗原-抗體系統及其臨床意義,預防原則。

(四)hcv:形態結構;臨床感染特點,致病機制,微生物學檢查法。

(五)hdv:形態結構與感染方式。

(六)hev:形態結構;傳染源,傳播途徑,致病機制;微生物學檢查法。

(七)庚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八)tt型肝炎病毒致病性。

蟲媒病毒和出血熱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黃病毒屬和甲病毒屬的共同特點。

(二)了解黃病毒屬和甲病毒屬的基因結構。

(三)掌握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防治原則。

(四)了解登革病毒的致病特點。

(五)了解漢坦病毒的型別。

(六)掌握漢坦病毒的形態結構和復制方式。

(七)掌握漢坦病毒的傳播方式和致病特點。[教學內容]

(一)黃病毒屬與甲病毒屬的主要種類及共同特性。

(二)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形態結構,傳播途徑(傳播媒介、儲存宿主、傳染源、傳播方式);致病性機制;微生物學檢查法,防治原則。

(三)登革病毒傳播途徑;致病特性(免疫促進作用)。

(四)森林腦炎病毒傳播媒介、儲存宿主。

(五)人類主要出血熱病毒的種類。

(六)漢坦病毒:形態結構,復制方式,培養特性,漢坦病毒分型;傳播方式和致病特點;微生物學檢查法與防治。

(七)新疆出血熱病毒致病性。

(八)埃波拉病毒的形態結構;致病特點;預防原則。

皰疹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人類皰疹病毒種類。

(二)掌握皰疹病毒的共同特點。

(三)掌握單純皰疹病毒種類、主要包膜蛋白功能;傳播途徑;原發感染、潛伏感染、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兒感染特性;了解皰疹病毒與腫瘤的關系。

(四)了解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潛伏感染特性。

(五)掌握巨細胞病毒復制的時相性、傳播方式;了解巨細胞病毒的感染方式。了解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六)掌握eb病毒的特異性抗原;兩種感染形式;了解eb病毒所致疾病。[教學內容]

(一)皰疹病毒的種類和共同特點(形態結構、復制、感染類型)。

(二)單純皰疹病毒:dna結構、包膜蛋白功能、培養特性;原發感染、潛伏感染、先天性感染的特性;防治原則。

(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傳染源、傳播途徑、潛伏感染特性。

(四)巨細胞病毒:核酸結構、局灶病變特點、復制時相性;傳播途徑、感染特點(先天性感染、圍產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輸血感染、接觸感染);cmv致癌潛能;預防原則。

(五)eb病毒:特異性抗原;感染細胞、感染方式、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六)簡介人皰疹病毒6,7,8型。

反轉錄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反轉錄病毒的種類及特性。

(二)掌握hiv的形態結構、復制方式、抵抗力;傳播途徑、致病機理、臨床感染特點;微生物學檢查方法、防治原則。了解hiv的結構基因、免疫性。

(三)了解htlv-

1、2型的基因結構、抗原組成;htlv-1的傳播途徑、所致疾病。[教學內容]

(一)反轉錄病毒的種類和特性。

(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形態結構,病毒復制,病毒的變異與受體,培養特性,抵抗力;傳染源和傳播途徑,致病機理、臨床感染特點、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抗體檢測,病毒及其組分檢測);防治原則。

(三)htlv-

1、2型的基因結構、抗原組成;htlv-1的傳播途徑、所致疾病。

其他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狂犬病病毒,人乳頭瘤病毒,人類微小病毒b19的形態與基因結構。

(二)掌握狂犬病病毒的感染途徑、防治原則。了解微生物學檢查原則。

(三)了解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的關系。[教學內容]

(一)狂犬病病毒:形態結構,培養;感染途徑;微生物學檢查法(內基小體,抗原檢測);防治原則。

(二)乳頭瘤病毒:形態結構;傳播途徑;與宮頸癌的關系。

(三)人類微小病毒b19簡介。

朊粒 [目的要求]

(一)掌握prpc的功能,prpc與prpsc的區別。

(二)掌握prion病的特點。

(三)了解主要的人、動物prion病的種類。[教學內容]

(一)prion 的發現及簡介。

(二)prpc的功能;prpc與prpsc的區別;prpsc的復制。

(三)prion病的特點。主要的人、動物prion病的種類。

(四)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皮膚與皮下組織感染真菌 [目的要求]

(一)熟悉常見的皮膚與皮下組織感染真菌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特點。

(二)掌握皮膚癬真菌的形態結構和菌落特點。

[教學內容]

(一)皮膚癬真菌:種類、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法。

(二)皮下組織感染真菌:著色真菌;申克孢子絲菌。

深部感染真菌 [目的要求] 熟悉白假絲酵母菌和新生隱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特點。[教學內容]

(一)白假絲酵母菌: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法;防治原則。

(二)新生隱球菌: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法。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內容篇五

《醫學基礎》教學考試大綱

《醫學基礎(本)》教學考試大綱(52學時)

(微生物學部分,16學時),(免疫學部分,16學時),(解剖生理學,20學時)

(微生物學部分,16學時)

緒論

1、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義。

2、熟悉微生物的分類。

第一章 細菌學概論

1、掌握細菌的形態、結構與分類。

2、掌握細菌的營養與生長繁殖。

3、熟悉細菌的新陳代謝。

4、了解放線菌。

5、了解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6、掌握細菌的檢查方法。

第二章 消毒與滅菌

1、掌握物理消毒滅菌法。

2、掌握化學消毒滅菌法。

第三章 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1、掌握微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

2、掌握噬菌體。

3、熟悉基因突變及其分子機制。

4、了解突變株的類型及實際應用。

5、了解基因轉移與重組。

第四章 常見的病原性細菌

1、熟悉葡萄球菌屬。

2、掌握腸道桿菌。

3、掌握弧菌屬。

4、了解厭氧性細菌。

5、了解分枝桿菌屬。

6、熟悉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7、了解其他重要病原性細菌。

8、了解立克次體。

第五章 真菌學(自學)

1、了解真菌學概論。

2、了解主要病原性細菌。

第六章 病毒學

1、掌握病毒學概論。

2、熟悉常見病毒。

(免疫學部分,16學時)

緒 論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

2、熟悉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免疫監視等概念及對機體的有害和有利作用。

3、熟悉免疫學相關分類及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區別。

4、了解免疫學發展的歷史背景及發展趨勢。

第一章 抗原

1、掌握抗原、抗原表位的概念。

2、掌握抗原的基本特性及其決定因素

3、熟悉抗原的分類及在醫藥實踐中的應用。

4、了解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的種類、免疫佐劑、超抗原等概念。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1、掌握免疫球蛋白概念、結構、分類與存在形式。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及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作用。

3、了解人工制備抗體的類別及單克隆抗體的概念。

第三章 補體系統

1、掌握補體的概念、補體系統的組成、命名及其理化性質。

2、熟悉補體系統三條激活途徑的概念及異同。

3、熟悉補體的生物學功能。

4、熟悉補體系統的調節。

5、了解補體系統異常與疾病的關系。

第四章 細胞因子

1、掌握細胞因子概念、分類與作用特點。

2、掌握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長因子等的縮寫及細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點。

3、熟悉細胞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4、了解細胞因子的臨床應用。

第五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1、掌握mhc、hla的概念。

2、掌握hla復合體的組成、定位、遺傳學特征及hla分子的表達。

3、熟悉hla抗原的分子結構及hla分子識別抗原肽的特性。

4、了解hla分子的生物學功能及醫學應用。

第六章 免疫細胞

1、掌握免疫細胞的概念、造血干細胞的概念。

2、掌握t細胞的分化、主要表面標志、亞群及其功能。

3、掌握b細胞的分化、主要表面標志、亞群及其功能。

4、熟悉抗原提呈細胞的概念、分類及功能。

5、了解造血干細胞的分布及黏附分子、nk細胞的概念。

第七章 免疫應答及其調節

1、掌握免疫應答的概念、類型、基本過程。

2、掌握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及免疫效應。

3、掌握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及免疫效應。

4、熟悉抗原提呈的概念與途徑。

5、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分類及意義。

6、了解免疫應答的調節。

第八章 超敏反應

1、掌握超敏反應的概念及分類。

2、掌握i型過敏反應的特點、參與成分、發生過程、遺傳傾向及常見疾病。

3、熟悉i型過敏反應的防治原則。

4、熟悉ii、iii超敏反應與疾病的關系。

5、了解iv型超敏反應與疾病的關系。

第九章 免疫學應用

1、掌握人工主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免疫治療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疫苗的歸類。

2、掌握生物應答調節劑的概念、免疫抑制劑的概念及主要藥物。

3、熟悉免疫診斷的應用、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檢測方法、免疫細胞的檢測方法。

4、了解抗原抗體反應的特點。

(解剖生理學,20學時)

第一章、緒論

1、了解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任務,解剖生理學概念。

2、了解解剖生理學研究的三個水平: 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

系統水平的研究;整體水平的研究。

3、掌握內環境與穩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義。

4、熟悉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的三種基本形式:神經調節;體液調節;自身調節。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1、掌握細胞的基本構造,了解細胞器的功能。

2、熟悉細胞的結構,掌握物質跨膜轉運:主動與被動轉運形式與特點

3、掌握細胞的生物電現象:靜息電位;動作電位。

4、熟悉興奮性及其變化;可興奮組織、興奮、抑制;閾刺激。

5、了解信息傳遞功能。

6、了解肌細胞的收縮功能: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傳遞;骨骼肌細胞的微細結構;骨骼肌細胞的收縮機制。

第三章

血液

1、掌握血液的組成和特性,掌握體液分布概況。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

2、熟悉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與生理功能。

3、熟悉血漿滲透壓的組成,正常值及作用。

4、了解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血液凝固;纖維蛋白溶解;凝血、纖溶與人體防衛。

5、了解血量、輸血與血型,abo血型系統。

第四章

血液循環

1、掌握循環系統的組成,心臟的解剖結構。

2、掌握心臟的泵血功能;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了解心音和心電圖。

3、熟悉心動周期中興奮性的變化;期前收縮的原理;興奮在心臟中的傳導途徑。

4、了解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

5、熟悉血管功能:血流量和血壓;動脈血壓與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

6、了解微循環的構造。

7、熟悉心血管活動的調節:神經調節;體液調節。

第五章

呼吸

1、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肺的結構。

2、掌握肺通氣:肺通氣的動力;肺通氣的阻力;肺通氣功能的評估。

3、熟悉呼吸氣體的交換:氣體交換的原理;氣體交換的過程;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

4、熟悉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氧的運輸;二氧化碳的運輸。

5、了解呼吸運動的調節:呼吸的中樞調控;反射調節。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掌握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的方式;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口腔內消化:掌握唾液及其作用;了解咀嚼和吞咽。

3、胃內的消化:掌握胃液及作用;熟悉胃的運動。

4、小腸內消化:掌握胰液及其作用;熟悉膽汁及其作用;了解小腸液及其作用;小腸的運動。

5、了解大腸的功能:大腸液及其作用;大腸的運動與排便。

6、熟悉吸收:吸收的部位;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7、了解消化器官活動的調節:神經調節;體液調節。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1、熟悉能量代謝: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去路;

2、掌握基礎代謝率與正常體溫的概念。

3、熟悉人體的產熱和散熱方式。

4、了解體溫調節。

5、了解能量的轉換與貯存。

第八章

尿的生成與排泄

1、掌握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與腎單位的結構;了解腎的血液循環的特點。

2、掌握腎小球濾過作用:濾過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濾過壓;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3、熟悉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作用:重吸收作用;分泌作用。

4、了解尿的濃縮和稀釋作用:影響尿濃縮和稀釋的因素。

5、了解尿生成的調節: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心房鈉尿肽等。

第九章

感覺器官的功能

1、熟悉感受器與感受器的概念和分類;掌握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2、掌握視覺器官: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感光功能;與視覺有關的幾種現象。

3、掌握聽覺器官:外耳和中耳的傳音功能;內耳的感音功能。

4、熟悉前庭器官:橢圓囊和球囊的功能;半規管的功能。

5、了解其它器官:嗅覺器官;味覺器官。

第十章 神經系統的功能

1、掌握神經系統的組成,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的分類。

2、了解腦的構造與功能區域。

3、掌握神經元及反射活動的一般規律:神經元和神經纖維;突觸生理;神經遞質。

4、熟悉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脊髓的感覺傳導功能;丘腦及其感覺投射系統;了解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痛覺。

5、熟悉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脊髓的軀體運動反射;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的調節。了解小腦調節軀體運動的功能;

6、了解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征;自主神經的掌握遞質及其受體。

7、了解腦的高級功能與電活動:條件反射;學習與記憶;覺醒與睡眠。大腦皮層細胞的電活動;

第十一章 內分泌

1、掌握激素的運輸途徑及分類;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分泌及其調節。

2、熟悉下丘腦與垂體: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聯系;腺垂體;神經垂體。

3、甲狀腺:掌握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狀腺分泌的調節。

4、腎上腺:掌握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了解髓質激素及其作用。

5、掌握胰島:胰島素的作用;了解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第十二章

生殖(自學)

男性生殖:熟悉睪丸的生精功能;睪丸的內分泌作用;睪丸功能的調節。女性生殖:熟悉卵巢的生理功能;卵巢的內分泌功能;月經周期。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优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 爱爱视频免费网址 |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 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在线 |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猫咪av | 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毛片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杨幂圣光 | 日本少妇免费视频一三区 | 在线三级av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按摩 | 国产精品一区二三区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 |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 97欧美视频 | 欧美黄色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网 | 91国在线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婷婷 | 欧美极品在线视频 | 色网在线 | 中产乱码中文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 汤唯的三级av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2018av天堂在线视频精品观看 | 久久久久久蜜桃 | 亚洲精选国产 |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 羞羞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 |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 亚洲一卡二卡在线 | 超碰最新在线 |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 老司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 亚洲一级特黄 | 波多野结衣大片 | 国产做爰免费观看视频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 久久久久九九九 | av簧片| 国产视频69|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自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2021 | 亚洲狠狠婷婷久久久四季av | 久久精品国内 | www.久久久久久久 | 清纯唯美一区二区三区 |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 99爱在线视频 | 国产av剧情md精品麻豆 | 午夜中文字幕 | 国产剧情精彩演绎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 欧美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 尹人色 | 六月丁香婷婷激情 | 伊人亚洲影院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国产破苞第一次 | 人与性动交aaaabbbb | 91精品国产乱码麻豆白嫩 |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新 | 密桃av在线 | 激情第一区仑乱 | 欧美日韩大片 | 中文字幕第23页 | 国产亚洲小视频 | 中国女人高潮hd | 日韩一区欧美二区 |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 偷窥自拍青青草 | 国产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 免费看av毛片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粉嫩高潮的18p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亚洲va中文在线播放免费 | 亚洲人成久久婷婷精品五码 | 午夜剧院免费观看 | 欧美a v在线 | 国产又黄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 日韩精品第1页 | 国产精品福利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免费 | 91蜜桃臀久久一区二区 | 天天干夜夜欢 | 国产日产欧美最新 | 西西裸体性猛交乱大xxxx |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不卡 | 先锋影音亚洲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 男女艹逼网站 | 午夜少妇性高湖久久久久 | 日本国产乱弄免费视频 |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小仙女精品av揉 | 久久夜色精品亚洲噜噜国产mv | 少妇精品偷拍高潮白浆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日日av夜夜 | 天美乌鸦星空mv高清正版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乱码 | 色淫av蜜桃臀少妇 | 亚洲黄色第一页 | 国产做爰xxx18在线观看网站 |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粉嫩av在线 |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线二线在线观看 | 国产色视频 | 性色蜜桃x88av | 日韩a级片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 日本少妇丰满大bbb的小乳沟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日本蜜臀 | 国产做受69高潮 |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 特黄1级潘金莲 | 征服少妇柔佳系列 | 欧美午夜三级 | 久久精品国内 | 日韩美女黄色片 | 久久国产精品综合 | 国产奶水涨喷在线播放 | 日产一区三区三区高中清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牛牛影视 | 欧美资源 | 羞羞啪啪调教play男男黄 | 嫩草在线观看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 大吊av| aaa日本裸体 | 日本黄色片一级 |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8 | 亚洲黄色天堂 |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 av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 激情黄色小说视频 | 亚洲区免费 | 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 | 在线看片人成视频免费无遮挡 | 美女18免费视频 | 欧美黑人性猛交大片 |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 久久导航精品一区 | 国产97色在线 | 中国 | 日本一本久草 | 久久成人在线 | 久久三| 天天插伊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漫器材一区 | 国产一二 | 两男一女3p揉着她的奶视频 | 第三级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新版本 | 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jizz国产老头老太婆 | 尤物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 av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毛片福利视频 | 亚洲操| 国产视频久久久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 超碰av导航 | 午夜伦理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午衣片 |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 在线观看毛片av |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啊啊啊 |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www.五月.com | 征服少妇柔佳系列 | 欧美男人天堂 | 激情av网站| 亚洲人体av | 亚洲精品国产熟女久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毛片 | 黄色片视频在线观看 | 啪在线视频 | 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 少妇高潮灌满白浆毛片免费看 |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精品加勒比 | 国产精品网址 |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 极品白嫩高潮呻吟喷水av | 96亚洲精品久久 | 一卡二卡三卡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 青柠影视在线观看免费高清中文 | 四影虎影免费在线观看 | 东京热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 巨人精品福利官方导航 | 大奶一区| 国产女主播视频 | 国产第四页|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高清 | 成人精品免费网站 | 一级片视频播放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伦鲁鲁 | 污视频免费在线 | 日韩毛片av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怎么玩 | 午夜久久精品 | a在线播放| 欧美老妇与zozoz0交 | 区二区欧美性插b在线视频网站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 |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 | 嫩草精品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丰满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 成人三级在线视频 |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 免费看欧美中韩毛片影院 免费看片91 | 加勒比中文无码久久综合色 | youjizz.com中国|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美国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我不卡|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 a级在线播放 |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 青青草免费公开视频 |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 欧美色哟哟| 两口子交换真实刺激高潮 | 五月天亚洲综合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卡 | 免费男人下部进女人下部视频 |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在线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吗综合 |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www色诱视频 |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 |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十八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专区第一页 | 亚洲国产情侣 | 深夜成人福利 | x8ⅹ8成人成人少妇 xfplay2023成人资源站 | 色婷婷色婷婷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麻豆 | 国产精品第九页 | 久久精品一区视频 | 97精品在线视频 | 少妇偷乱偷乱视频在线 | 又大又粗欧美黑人aaaaa片 | 日本丰满熟妇乱子伦 |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 国产极品久久 | 99ri国产| 欧美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五月婷 | 成人影视在线播放 | 噜噜狠狠狠狠综合久久 | 果冻传媒18禁免费视频 | 91插插插影库永久免费 |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av | jiuse九色|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欧美日韩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 | 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乱人伦中文字幕成人网站在线 | www黄色在线| 欧美3p两根一起进高清免费视频 |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 久久久久久夜 |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 日日夜夜爱爱 | 佐山爱在线视频| 688欧美人禽杂交狂配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69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 | 66av欧美 | 亚洲蜜桃精久天干天干天啪啪夜l |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 亚洲插 |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喷水 | 美女黄色影院 | babes性欧美69 | 东南亚末成年videos | 日本视频久久 | 5678少妇影院 |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 国产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 久久网站热最新地址 |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免费永久精品国产 | 日本内谢少妇xxxxx少交 | 国产又黄又爽又色的免费视频白丝 | 8ppav| 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成人激情视频 |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 | 国产精品视频啪啪 | 东方成人av | 五月婷婷六月天 | 丰满熟妇偷拍洗澡毛茸茸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b站在线看 | 淫五月| 黄色一级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蜜桃久在线 | 俄罗斯毛片 | 可以免费看的黄色 | 免费网站看av片 | 无套内谢少妇高潮免费 | 欧美性区|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 | 日本国产在线观看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av | 羞羞视频网址 | 欧美日韩中文 | 可以免费看的av |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床戏视频女人叫国语 | 国产中年夫妇激情高潮 | avhd101在线播放高清谜片 |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 久草在线国产视频 | 伊人色影院| 午夜无码人妻av大片色欲 |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成人网久久|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 亚洲色图10p | 中国少妇xxxⅹ性xxxx | 九一亚洲 |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亚女同 |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奇米影视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91 | 久久精品96入口 | 欧美资源在线 | 日韩福利小视频 | 成人免费看黄yyy456 |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99果 | 色婷婷伊人 | 日本中文字幕网 | 让少妇高潮无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 视频国产精品 | 女人裸体性做爰视频 | 强伦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18 | 麻豆91茄子在线观看 | 蜜臀va| 久久久蜜桃一区二区 | 超碰不卡 | 国产一级片网址 | 激情宗合网|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 欧美另类性 | 91国精产品新|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 国产www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 | 欧美寡妇xxxx黑人猛交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九色 | 98自拍视频 | 日本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色135综合网 |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 www超碰在线com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 天天干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福利小视频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 | 天天尻 |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8 | 亚洲经典av|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 | 一级特黄毛片 | 91在线视频观看 | 老湿机69福利区无码 | 成年人视频网站 |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 国产乱子伦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 | 欧洲性生活视频 | 无遮无挡三级动态图 | 国内偷拍第一页 | 密色av| 91网页在线观看 |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 | 国产人妖ts重口系列网站观看 | 久久夜精 | 永久免费看mv网站入口亚洲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夜 | 夜夜躁很很躁日日躁麻豆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第49页 |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 91免费毛片| 欧美极品少妇xxxxⅹ裸体艺术 |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 欧美xx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 www婷婷av久久久影片 |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的88 |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 成人无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女人毛茸茸 | 女人与拘性猛交视频 | 免费asmr色诱娇喘呻吟欧美 | 婷婷在线免费视频 | 女婴高潮h啪啪 | 999这里有精品| 99在线小视频 | 毛片直接看 | 中午字幕在线观看 | 91视频地址 |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免费在线日韩av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 国产伦理丿天美传媒av | 免费av网站在线看 | 久久国产精品区 | 欧美性极品少妇xxxx | 少妇裸体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97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vr老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经典视频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 少妇特黄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美女毛片 | 国产a一区二区 | 精品a在线| 久久伊人色av天堂九九小黄鸭 | 青青操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天综合久久 | 福利在线播放 | 精久久久久 | 国产免费播放 |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 狠狠干亚洲色图 |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 最新超碰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成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网站 | 欧美另类z0zx974 | 欧美黄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欧美 | 成人性视频sm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 久国久产久精永久网页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 | 永久影院 | 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aⅴ片在线观看香蕉 |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麻豆99 | 国产无遮挡免费视频 |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 五月天婷婷视频 |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 性一交一乱一乱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99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3 | 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 久久久久视 | 噜噜噜视频 | 闫嫩的18sex少妇hd | 亚州色图欧美色图 | 久久靠逼视频 | 久久怡红院 | jzzjzz日本丰满成熟少妇 | 狠狠色狠色综合曰曰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七区 | 色妺妺av爽爽影院 | 日本a在线| 少妇的性事hd |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爱 | 91偷拍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久热中文字幕 |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av视屏 | 激情久久婷婷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舒淇 |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 www成人网com| 中国裸体aaaaaa大片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久久久国产99 | 日本高清va在线播放 | av在线第一页 | 少妇下蹲下露大唇58 | 日本福利视频一区 |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剧 | 瑜伽裤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亚洲日韩在线影院 |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xxxx性hd极品 | 日本免费在线视频 | 黄色一级片毛片 | 九九热九九 | 国内老熟妇对白hdxxxx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老汉影院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图片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 成人看黄色s一级大片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另类图片 | 色插视频 | 免费国产a | 国产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 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 |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小趴菜 | 天堂中文资源在线 | 深夜在线播放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大陆女明星乱淫合集 | 亚洲 国产 韩国 欧美 在线 | 髙清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视频你懂的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视频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天天摸日日摸天天欢 |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 午夜激情婷婷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麻豆 | www777色| 亚洲激情久久久 | 久草视频污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 | 精品国产三级 | 在线免费看mv的网站入口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 | 成人在线观看a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 校园春色自拍偷拍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 免费毛片软件 | 寡妇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经典三级 | 国产女|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 正在播放老肥熟妇露脸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