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國學經典的讀書心得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篇一
講的是包拯是個孝子,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出任建康縣知縣。但是因為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包拯想時時待在父母身邊,便推辭不去。后來又得到監督和州賦稅的職務,父母還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辭官回去奉養雙親。過了幾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鄉守孝了三年。三年后,還猶豫不忍離去,鄉里的人多次勸他,又過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遠游,包拯為了侍奉在父母身邊連續兩年次拒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還守孝了三年。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原來我們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想落葉歸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媽媽擔心我們便向老板提出辭職,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資希望媽媽能留下來,媽媽想到我們依然決定辭掉不錯的工作回家。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通過這兩個故事便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幫父母減少負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幫父母掃地、洗腳等這些小事做起,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個幫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國學經典的讀書心得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篇二
這一階段,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書中還有關于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是啊,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終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能夠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當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堅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明白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先都來自于《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后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并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為流傳。《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僅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我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我把這句話作為自我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自我,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胡同,要經常反思自我的學習,從反思中提高自我。并且時刻提醒著自我,僅有親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我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僅教會了我學會學習,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必須不會遺憾。
同學們,閱讀《國學經典》吧!《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我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