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一
但細細想來,還是有不盡完美之處:
1、課前教材鉆研地不夠充分。8、9的比較大小,課本上借助點子圖作為一新授知識來處理,我處理的有點過于簡單,可先出示7的點子圖,再出示8的,7、8進行比較后再導入9的點子圖,這樣邏輯性會更強些。8、9的書寫講解不到位,“8、9應稍開一點口”我課前沒有認真鉆研教材,導致失誤。
2、講解練習小動物們坐火車時真數字從8-1,倒著填,講解可再到位些,告訴孩子是從大到小填的。
3、教師語言引導可再到位一些。如數松樹時“有兩排樹,左邊一排右邊一排”可先用語言暗示一下孩子是有順序的,數數時要注意順序,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不漏?
4、課堂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注意抓住孩子的思維亮點,抓住課堂亮點。如主題圖數花時“4+4= 8”應讓孩子說一說。
5、教師應放手給學生,盡量讓孩子多動手多動腦,可讓孩子上臺當當小老師點點電腦孩子積極性會很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非常感謝各位的指點,正是你們的直言不諱才使我有了進步的可能,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離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二
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前幾節課的一次應用。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將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同生活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并讓學生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圖意,知道要解決的問題。
教材從易到難,先進行加法的`應用。我先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書上的圖,問學生看到了什么,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學生會說有兩組兔。左邊有4只,右邊有2只。接著我又補充誰能根據上面同學的回答,用三句話完整的說說圖意。
學生會回答草地上左邊有4只小兔子,右邊有2只小兔子,一共有幾只兔子?與此同時出示大括號和問號,讓學生理解它們的意思,如此一來,同學們很輕松的列出了算式。
接著,進行減法應用的學習,這是一個教學難點,需要學生一定的逆向思維。也是一樣的,我先讓學生進行觀察,自己嘗試說出圖意,然后再列出符合圖意的算式。
最后我讓學生自己去總結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最后我再來總結,求整體用加法,求部分用減法,這樣在孩子遇到同種類型的數學問題時會很輕松的去解決。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大部分同學還是做對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還會想當然,將應該用減法的題寫成加法,或者不用總數減,而用大數減小數。他們并不會特意的去看問號所在的位置,做題容易跟著感覺走,第一印象對他們來說尤其深刻。若要讓一年級的他們學會初步的辨別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改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來克服這個定勢。
另外在本節課中孩子們由于第一次遇到這么多教師在課堂上,所以不敢發言,課堂氣氛不十分活躍,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回慢慢來引導孩子。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三
《分一分》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游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滲透新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游戲活動拍手表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組花瓣的游戲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成為學生活動的主人。
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引入,數學游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通過折一折 涂一涂創造出新的分數,了解2/4,3/4,4/4的意義。在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分數。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為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激活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科學上已經被發現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導課時的數學游戲讓學生用掌聲表示半個,一些同學用手勢表示切的動作,有些同學表示掰的動作,這是學生創新的第一次顯現;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1/2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4、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孩子們都愛做游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
學生用描述性語言敘述分數的意義時,語言還要再規范一些,在明白理論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新授時間再緊湊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時,學生說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導其他表示方法了。給練習的說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間,會把教學內容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四
傳統幾何教學把知識的獲取和邏輯思維的發展作為主要目標,非常強調幾何的推理價值,在實際教學中我嘗到了探索的喜悅,對幾何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本課打破常規,用“猜一猜”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念和學習欲望,在操作活動中,初步體念了立體和平面的轉換。接著讓學生在學具中辨別,在生活實例中辨別。教師精心安排的回憶,觀察,操作,等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空間觀念在大量直觀感知中逐步形成和發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能夠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這在活動四中體現得尤為充分。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生與生思維的碰撞,一個方法比一個方法更有新意,一個比一個結論更加精彩。試想,如果學生沒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創新的萌芽又怎能長大?
值得思考的問題:1、如何把握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化程度問題。如本節課學生通過操作體念面在體上,在反饋時,學生的表述到何程度為好?是讓他停留在整體感悟不再深究?還是引領他往規范的定義上*?如學生在找實例時說:門是長方形的。我們如何引導?2、學生在平等的對話過程中動態生成,學生需要時間獨立思考,需要時間合作交流,需要時間展示發現和體會,需要時間進行解釋說明……但時間不允許,只能在一些環節草草收場。怎么辦?如果就這樣浮于表面的話,如何去追求“思維的靈動”和“動態的生成”?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五
學了數的大小比較以后,在做練習的時候常常發現學生對這兩種符號分辨不清,雖進行了強化記憶,效果也不明顯。學生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種是說的對,但寫的不對,如說得是4大于3,寫出來的卻是4<3;另一種是寫得對,讀得卻不對,如寫得是4>3,讀得卻是4小于3。真是讓人苦惱。后來在網上查閱了許多教師的教學案例,發現了許多有效地方法。
一是利用順口溜。
“開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蓖ㄋ滓锥?,形象直觀。
二是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大于和小于號。
左手出2,手心對自己,然后橫過來,表示小于號;換成右手表示大于號。用手勢表示很形象,學生在出手勢的練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了。
縱觀老師們的方法,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注重形象直觀。
是呀,小學生的思維活動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而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使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具體的形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多加注意,用心去設計教案,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化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六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年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必須使學生非常熟練。
把加減法與數的組成聯系起來教學,使學生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學生說出數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顧到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又能使全體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學生視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聽算,聽算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總之,聽、說、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說數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恒,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七
《認識鐘表》這一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會看整時和大約幾時。通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在鐘表的滴答聲中猜謎語。接著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鐘面模型讓學生,并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鐘面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匯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后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其次,在整時的練習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約幾時的鐘面,目的是: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2、教學大約幾時。這個教學設計,很多學生一口說出“7時”,通過再次觀察,發現是7時還沒有到,應該讀作“大約7時”,同時出示7時過一點的鐘面,讓學生明白“7時不到一點或者7時過一點,都可以說成是大約7時”。在大約幾時的練習中,穿插了一個9時的鐘面,看學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時和大約幾時,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
由于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習。所以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鐘面的學具,在他們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以后,讓他們動手撥撥時間,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形象直觀地理解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區別。
最后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動手畫針的環節,雖然我給學生做了師范,但是在動手操作時,有些學生短短的分針畫得不是很明顯,所以要適時提醒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同時我故意將畫錯的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不同時刻時針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時間。
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八
練習四
練習看圖意列式,會填寫未知加數
會填寫未知加數
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
圖片
生:10-2=8已知飛機里和飛機下邊共有10個人,飛機下邊有2個人,求飛機里有幾人。用總數減去飛機下邊的2個人,就是飛機里的8個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塊糖,盒子外邊有2塊糖,一共有幾塊糖?用加法。8+2=10
1.看盒里有幾只果茶?(7瓶)再放幾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從7數到10,還有3個。10-7=3)
2.看:小剛做了幾個燈籠?(6個)再做幾個就是8個?(2個,從6到8還差2個,8-6=2)3.算一算:3題
注意幾減0還的幾。
猜一猜左右手湊10。 左右手湊9
1.觀察哪一隊跑得快?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術問題?(兩隊共有幾人?哪一隊快?男生幾人,女生幾人,共幾人?
練習10以內加減法口算卡片
板書: ?人 8塊糖
飛機圖 2塊糖
10-2=8 8+2=10
教學反思:多數學生計算較快。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優點及不足之處篇九
今天上第一節新課——數一數,問題有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節奏慢,教學任務只完成了一半。新課上完了,習題沒來得及做。主要原因是維持課堂秩序,培養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塑造良好的課堂紀律行為。
今天上第一節新課——數一數,問題有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節奏慢,教學任務只完成了一半。新課上完了,習題沒來得及做。主要原因是維持課堂秩序,培養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塑造良好的課堂紀律行為。當然還有我的教學語言過于啰嗦,話多,實在值得反思。
4班上課伊始,課前準備有待加強。收拾學具盒,擺好數學課本花了一些的時間。然后就是各種整紀律,但是效果卻是一般般,我一方面舍不得花太多時間整紀律,一方面孩子太鬧,又不得不停下來整紀律。這就導致紀律沒整透,孩子依然鬧。今天我用了投影,結果很多孩子很好奇,一直問:老師這是什么?上課的時候,郭林軒就在講臺前跑來跑去,一會兒動動幕布,一會兒摸摸投影機,我在展示學生作業的時候,郭林軒就在碰投影,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我就應該停下來好好整治他,只是隨便說一說,沒什么效果,他依然我行我素。最氣人的是郭林軒一會兒碰這個,一會兒碰那個,帶著其他小朋友也開始鬧騰。龔文軒就是極受影響的一個,今天很開心地在講臺上跑來跑去,被我吼回去了。5班的`許睿聰也是,一直要上廁所,聲音很大,直接走到你面前,想不理他都不行。所以今天總結下來就是一半的時間在整紀律,但是也沒整透。
一年級的課堂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使勁表揚。不只是回答得好的同學要發積分,只要站起來回答了問題,和答案相關的就可以發積分。像郭林軒只要他坐得住就可以發積分,安安靜靜地坐在課堂上就行。許睿聰也是。不要吝嗇,要用獎勵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2、不要吼孩子。才開始不能吼,不僅自己嗓子受不了,孩子也會對你厭惡。整紀律的時候一定要達到效果,不能因為時間問題就放松要求,我讓你們在什么時間內做完什么事情就要做完。切記拖拖拉拉。
3、有些問題可以一帶而過,學生精彩的回答要大肆表揚,今天周優悠回答數小鳥的時候就說2個2個地數,已經會分群數數了,有乘法的基礎在里面。
4、一定要讓孩子介紹自己數的方法。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5、同伴交流合作的時候,左右不分。
6、一定要有積分獎勵、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