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我家那點事作文字篇一
“手機風波”
小時候第一次真正地接觸手機,是爸爸第一次買手機。那是一款普通的手機,我記得清清楚楚,它金色鑲邊,全身呈銀色,表面上很高貴、華麗,但功能很普通,只有一般的通話、發短信等功能。后來,時代變了,科技進步、經濟發展迅速,爸爸的手機早已落伍。家中經濟條件好了,爸爸便又買了一部深紫色的手機,原先那部手機的所有權就歸了媽媽。
但手機畢竟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個新鮮玩意兒,媽媽不會“養”它,一次下雨時,這部手機“溺水”了。媽媽想盡一切辦法想修好它,但“搶救無效”,最終修理師傅宣布它“溺水身亡”。
爸爸為了這事幾天都板著臉。有時一看見他們坐在沙發上沉著臉,我便知道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于是便悄悄地關上門溜出去,房里隨后便會來傳來爭吵聲。
但時間久了,埋怨為歲月所覆蓋。這件事被淡忘,家中恢復了往日的和諧。
上初中后,爸爸的手機再次“改朝換代”。不久后,媽媽也擁有了一部天翼寬帶手機。但是悲劇再次上演了,這部高級手機也“溺水”了,但幸運的是,經過兩次“搶救”,手機“性命得以保全”。盡管爸爸也埋怨過,但沒上次那么恐怖。
幾部手機,現在想起來,才發現社會真的是進步,我家也進步了。
家庭“人民代表大會”
“六親不合,有孝慈”。老子的這句話說得真好。但在我家的“歷史”上,外婆與姥姥的婆媳關系不和一直是個污點。為此,外婆和姥姥吵過,姨媽被外婆罵過……,總之,那叫一個不團結。
于是,媽媽的五兄妹以團結家族,和諧生活為目標,決定借用團圓飯的機會,一家人好好聚一聚。這算不上是“鴻門宴”,所以一大家子的人都來了,盡管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此舉卻讓大家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經過討論,大家制定了瞻養姥姥的方針,而外婆對此一言不發——盡管她心里還有許多的不滿。
漸漸地,家庭“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了,召開地點也定,主要是針對家庭不團結的種種現象展開討論。
這也許有點荒唐,但事實證明這一方針是正確的。
后記
本來是“家丑不可外傳”,但家庭也要像國家一樣“改革開放”。無論是不是吵吵鬧鬧,家總是一個整體,嘮嘮叨叨不要嫌多,日子就是這樣的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無論這本經有多難,每家都還是要念下去的。
我家那點事,件件是小事,且件件又是荒唐之事,卻件件是難忘、真實之事。
初一我家那點事作文字篇二
在我這個家里,包含著快樂和幸福。爸爸媽媽各盡其職,我和弟弟積極上進,能不幸福嗎?弟弟笑料百出俗中帶雅,我和老爸老媽子添油加醋,能不快樂嗎?
在我們家有規范三章,今天我來說說第一章,第一章就是:睡覺前必須洗臉、刷牙、洗腳。
記得有一次,出去吃飯很晚猜回家,到家后老媽大吼一聲:你們都去刷牙、洗臉、洗腳去。我和老爸只好乖乖的去啦,老弟把鞋子一飛,襪子一脫。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老媽貌似是沒有看見,就去換衣服啦。
當我什么都弄好是我看見老弟還在興致勃勃的跟著動畫片里的音樂手舞足蹈的哼著。我瞪著他說:你洗腳沒?
他咧著嘴笑這說:沒有,等會老媽來啦,你別說啊,你就說我洗腳啦。
我大叫到:媽,他沒有洗腳。
老弟一聽立馬跑到自己的屋里,后來老媽緊跟著跑到他的屋子里氣呼呼的說:你快去給我喜歡去。
老弟弄那無辜的眼神看著老媽說:哼,我才不去呢。
老媽就去抓他,他跑的比兔子還快,老媽累的都跑不動啦,他還活蹦亂跳,他倆繞著床跑來跑去,我看的都眼花啦。我就去看電視,過啦以后只聽老弟大叫一聲:救命啊。被老媽揪啦出來。
唉,老弟也真可憐被老媽逼著去洗腳,不過也不虧他,誰讓他不洗腳呢,就在我偷樂時瞬間飄來一股腳臭味,我一想,呀剛剛老弟在沙發上踩過,我就發了瘋似得跑到我的屋子里,唉,終于擺脫那惡心的腳臭味啦。
我家有一個淘氣的老弟,是不是很有趣呢?下次我給你們講講我老媽的英雄事跡,這只是其中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要你們來到我家,準把你們笑死不可。
初一我家那點事作文字篇三
每一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個人心靈的港灣,親人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勇氣與力量。但是在家庭生活中,除了歡笑、幸福以外,也會有爭吵、委屈和淚水。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件我家庭中的一件小事。
在放暑假的時候,媽媽認為我好不容易放假了,該讓我鍛煉一下,干干家務活了。我沒有拒絕,認為媽媽說得有道理。
于是,從放假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干活嗎,什么洗碗、掃地、拖地、擦桌子呀全部都是我干。媽媽一點都沒干過,而且有的時候懶到我都上床睡覺了,媽媽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還一邊玩手機。媽媽叫我起來把遙控器拿給她。我氣呼呼的說:“遙控器就在茶幾上,你一伸手就能拿到。”
媽媽卻動也不動一下,吵著要我幫她拿,我無奈之下只好幫她拿。類似這樣的事都發生了好幾次了。
終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我對著媽媽說:“你一天到晚,除了上班,就是給我和姐姐做一下中午飯。你還干什么了?”
媽媽卻理直氣壯的說:“那活你干就干,不敢就那樣放著吧!”說完媽媽就去上班了。
我想了一個下午,怎么想都想不通。突然,我換了一個角度去想問題,我想明白了:媽媽這么多年,就是這樣干過來的,每天一下班就為我們做飯,我們吃完飯去上學了,媽媽要洗碗、干家務活、還要把我們下午吃的飯做好。
媽媽一年一年就是這么過來的,爸爸由于長期在外面干活一個月才回來一兩次,有的時候的回不來。而且媽媽這兩年還一直在生病,卻依然堅持為我們干著干那,從不喊累。
這家中的一點小事,就讓我明白了這么大的道理,看來這一個多月的活也算是沒白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