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 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篇一
一、核定原則
2006年是執行國家“十一五”總量控制計劃的第一年,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否反映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實際排污情況,尤為重要。
1.實事求是
對排放量的核定基礎是使數據盡可能地符合實際排放情況,必須把2006年反映生產和經濟運行、污染防治項目的建設和污染物削減、污染防控工作的情況真實的統計和核定出來。
2.規范統計制度
“十一五”環境統計報表制度經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批準正式實行,該報表制度與“十五”報表制度有很好的銜接性。各地必須嚴格按照報表制度規定,統一調查范圍、統一計算標準、統一核算系數,保持數據的可比性和連續性。
3.突出變化量
“十一五”總量控制削減目標是以2005年為基數,因此,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數據的核定重點是增減量,突出變化量。通過建立污染物治理工程項目、新建工程項目、以新代老項目的臺帳,計算排放量的增減量。
二、核定方法
現提出對各地上報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方法。
排放強度法(正選方法)
排放量核定方法
工業cod排放量=排放強度(2005年)×gdp(2006年)-新增工業cod削減量(2006年)
排放強度=工業cod排放量(2005年)/gdp(2005年)
生活cod排放量=生活cod排放量(2005年)×(1+2%)-新增生活cod削減量(2006年)
注:其中2%來自人口自然增長率1%,城市化率增長1%
2.二氧化硫排放量核定方法
二氧化硫排放量=排放強度(2005年)×2006年全社會煤耗量-新增工業二氧化硫削減量(2006年)
排放強度(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全社會煤耗量(2005年)
1)公式數據來源
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煤耗量和gdp數據已知,可以直接使用;
2006年gdp使用國家統計局核定數,煤耗量可使用統計數;
各地2006年主要污染物新增削減量,參照今年總局核查組對各地總量的核查情況,進一步核對新增削減數據;重點是2006年企業關停并轉情況、治理項目建設和運行情況。
2)關停并轉企業削減量的確認
計算范圍:凡在2005年環境統計重點調查企業數據庫中的,按2005年統計數核定削減量;范圍以外的,不單獨計算削減量。
計算日期:從實際關停并轉的第二個月算起。
3)污染治理設施削減量的確認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設施通過調試期(如168小時)后并連續穩定地運行的,其削減量從通過調試期的第二個月算起;設施在調試期中發現問題,停止運行的,解決問題后重新啟動調試期。
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確認同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對于現有企業增加污水處理能力的,必須以新建管網的驗收報告為依據,時間以通過驗收的第二個月算起。
物料衡算法(參考方法)??
排放量核定方法
工業cod排放量=工業廢水中cod排放濃度(2005年)×工業廢水排放量(2006年)式中:工業廢水排放量=新鮮用水量×0.6~0.7
生活cod排放量=2005年生活cod排放量+非農人口增長率×生活cod產生量-污水處理廠新增cod去除量
2.二氧化硫排放量核定方法
假設非電和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變的情況下,利用火力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對各地進行測算。需要的參數為2006年發電小時數、發電量、發電煤耗、耗煤量、煤炭含硫率以及2006年新上脫硫機組運行時間和脫硫效率等。計算方法為:
二氧化硫排放量=電煤消費量×含硫率×0.8×2-∑火電廠脫硫設施二氧化硫去除量 測算參數可從電監會、統計局、發改委等經濟、統計部門獲取。
排放系數法……分行業核定污染物
排放系數法適用于火電、鋼鐵、化工、造紙、建材、有色金屬、紡織等有排放系數行業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
1.經驗排放系數法
根據最近幾年環境統計數據計算重點污染行業的平均噸產品排放系數,核算行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2.排放系數法
根據行業的生產工藝和規模,參考《工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系數手冊》中的產污和排污系數,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以上方法主要對宏觀層面上的數據,尤其是對一個地區(省、市、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趨勢的把握和判斷,幾種方法可以互相校驗。環境統計數據匯總之前,作為預測數據的方法;統計數據匯總之后,作為判斷數據合理性的抓手。
邏輯校驗法……核定基礎數據
對各地上報的統計數據,尤其對企業層面上的數據,運用統計學規律、方法和邏輯進行校驗,主要有:
1.統計調查范圍
各地是否根據統計報表制度要求,篩選并調查了占當地排污量85%以上的重點調查單位; 當年新投產的項目(不管是試生產還是已通過驗收,凡造成事實排污超過1個月以上的企業)是否均納入統計調查范圍;
統計調查范圍是否每年進行動態調整,如將關停并轉企業剔除(對當年關停企業按其當年實際排污天數計算排污量);
2.數據完整性
環境統計數據庫(包括基礎和綜合數據庫)和文字資料(包括打印年報表、年報編制說明、分析表、邏輯校驗結果、分析報告、工作總結)是否完整;
3.數據合理性
采用污染源監測(含自動在線監測)報告提供的廢氣、廢水流量和污染物濃度等監測數據核查統計數據是否合理;
使用地區平均濃度法判斷數據是否合理:計算出各地區污染物平均排放濃度,根據該地區的工業結構,再對照排放標準,判定其主要數據是否合理;不同地區之間同一類行業的平均排放水平是否存在較大差異;
4.邏輯合理性.根據企業生產工藝類型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轉情況判別企業污染物產生濃度、排放濃度以及污染物去除效率是否合理;
有廢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而無污染物去除量或無廢水處理設施卻有污染物去除量的情況; 沒有污水處理廠的地區,但有排入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廢水排放量的情況;
有“廢水排放量”卻無廢水中污染物排放量的情況;
存在有燃料煤消耗,但無燃燒廢氣、so2、煙塵、爐渣產生量的現象;
存在無燃料煤、燃料油和燃氣,但有廢氣及污染物產生量的情況;
存在有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和運行費用,但無污染物去除量現象;無處理設施,卻有污染物去除量的現象;
存在有脫硫設施,無so2去除量或so2去除率小于40%的現象,存在無脫硫設施,有so2去除量或so2去除率大于40%的現象;
存在有煙塵去除量無粉煤灰產生量的現象;
存在廢水(氣)治理設施數、廢水(氣)治理設施運行費、廢水(氣)治理設施處理能力3個指標間的邏輯關系及變化趨勢不一致的現象;
存在有“原料煤消費量”而無“生產工藝過程中廢氣及廢氣污染物排放量”的情況;
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 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篇二
2010年重點區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萬噸)
省 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
四川73.252.0138.368.9
到 2015 年,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排放量、可吸入顆粒物、細顆 粒物年均濃度分別下降 12%、13%、10%、10%、5%,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開。
完善財稅補貼激勵政策
加大落后產能淘汰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火電、鋼鐵、水泥等落后產能及小鍋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類行業落后工藝的淘汰步伐,對符合獎勵條件的項目,積極給予支持
深入推進價格與金融貿易政策
全面落實脫硫電價政策,繼續執行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分步推進火電廠煙氣脫硝加價政策。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金融機構實施更為嚴格的貸款發放標準。將企業環境違法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和銀監會信息披露系統,與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貸款及證券融資聯動。將大氣污染排放強度大的重污染產品列入國家“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名錄,調整進出口稅收政策,限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開展高環境風險企業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
全面推行大氣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的重點企業,應在 2014 底年前向環保部門申領排污許可證
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 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篇三
1、燃料燃燒過程中廢氣排放量及污染物的測算 ⑴用煤作燃料時
燃料燃燒廢氣排放總量(萬標立方米)=燃料耗用量(噸)×0.8 燃料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燃料耗用量(噸)×8×(1-脫硫效率)燃料燃燒過程中煙塵排放量(千克)=燃料耗用量(噸)×1000×灰分×dfh×(1-除塵效率)÷(1-cfh)注:本公式適用煤粉爐、沸騰爐、拋煤機爐,其他爐型應去掉分母計算。通常dfh取20﹪, cfh取30﹪。
燃料燃燒過程中氮氧化物排放量采用排污系數法,見表1。⑵用天然氣作燃料時
燃料燃燒廢氣排放總量(萬標立方米)=燃料耗用量(萬立方米)×15.3 燃料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硫產生量(千克)=燃料耗用量(萬立方米)×6.3 燃料燃燒過程中煙塵排放量(千克)=燃料耗用量(萬立方米)×2.86 燃料燃燒過程中氮氧化物排放量采用排污系數法,見表1。⑶用油作燃料時
柴油:燃料燃燒廢氣排放總量(萬標立方米)=燃料耗用量(噸)×1.56 重油:燃料燃燒廢氣排放總量(萬標立方米)=燃料耗用量(噸)×1.42 燃料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2×燃料耗用量(噸)×1000×(1-脫硫效率)燃料燃燒過程中氮氧化物排放量采用排污系數法,見表1。
幾個常用的系數供參考(排污系數)燒一噸煤,產生1600×s%千克so2,1萬立方米廢氣,產生200千克煙塵。燒一噸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萬立米廢氣;排放1千克煙塵。燒一噸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1.6萬立米廢氣;排放2千克煙塵。大電廠,煙塵治理好,去除率超98%,燒一噸煤,排放煙塵3-5千克。普通企業,有治理設施的,燒一噸煤,排放煙塵10-15千克; 磚瓦生產,每萬塊產品排放40-80千克煙塵;12-18千克二氧化硫。規模水泥廠,每噸水泥產品排放3-7千克粉塵;1千克二氧化硫。鄉鎮小水泥廠,每噸水泥產品排放12-20千克粉塵;1千克二氧化硫。物料衡算公式:
1噸煤炭燃燒時產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若燃煤的含硫率為1%,則燒1噸煤排放16公斤so2。
1噸燃油燃燒時產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若含硫率為2%,燃燒1噸油排放40公斤so2。?排污系數:燃燒一噸煤,排放0.9-1.2萬標立方米燃燒廢氣,電廠可取小值,其他小廠可取大值。
燃燒一噸油,排放1.2-1.6萬標立方米廢氣,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一、理論空氣量計算 l=0.2413q/1000+ 0.5 l:燃料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單位是m3/kg;q:燃料低發熱值,單位是kj/kg;
二、理論煙氣量計算
v=0.01(1.867c+0.7s+0.8n)+0.79l v:理論干煙氣量,單位是m3/kg;c、s、n:燃料中碳、硫、氮的含量; l:理論空氣量
理論濕煙氣量計算再加上燃料中的氫及水分含量,系數分別為11.2、1.24 固體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量計算
三、實際產生的煙氣量計算 v0=v+
(a –1)l v0:干煙氣實際排放量,單位是m3/kg a: 空氣過剩系數,可查閱有關文獻資料選擇。
按上述公式計算,1千克標準煤完全燃燒產生7.5 m3,一噸煤碳燃燒產生10500標立方米干煙氣量。
對一個小小的柴油鍋爐,可以提出如下措施:
1、采用高質量的燃料油,減少so2的產生量和排放量;
2、控制好燃燒條件,使其充分燃燒,減少煙塵量;
3、提出煙囪的合理高度。滿足以上三點即可.1、柴油:燃料燃燒廢氣排放總量(萬標立方米)=燃料耗用量(噸)×1.56=16*1.56=24.96萬標立方米
2、燃料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2×燃料耗用量(噸)×1000×(1-脫硫效率=
3、燒一噸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萬立米廢氣;排放1千克煙塵。s含硫率:0.5-0.8%
16t柴油排so2=2000*0.8%*16=256千克;排放16千克煙塵。
資料1 焊接煙氣中的煙塵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物質,已在煙塵中發現的元素多達20種以上,其中含量最多的是fe、ca、na等,其次是si、al、mn、ti、cu等。焊接煙塵中的主要有害物質為fe2o3、sio2、mno、hf等,其中含量最多的為fe2o3,一般占煙塵總量的35.56%,其次是sio2,其含量占10~20%,mno占5~20%左右。焊接煙氣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成份主要為co、co2、o3、nox、ch4等,其中以co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有毒有害氣體產生量不大,且氣體成份復雜,較難定量化,本環評僅作定性分析,而對焊接煙塵則作定量化分析。焊接煙塵主要來自焊條的藥皮,少量來自焊芯及被焊工件,根據有關資料調查,焊接煙塵的產生量與焊條的種類有關,表3-6 各種類型焊條熔化時的產塵系數 序號
焊條種類
產塵系數(g/kg)
鈦鈣型焊條
6.8~7.2
低氫型焊條
8.9~15.6
錳型焊條
10.3~18.3
資料2 裝焊車間內焊接煙塵的治理
焊接煙塵的80%~90%來源于焊條藥皮和焊芯。j 422型焊條的主要成分是金屬氧化物,其中 以鐵的氧化物為主,約占一半左右。據報道,j 422焊條的發塵量平均為7.5 g/kg左右,煙 氣粒度0.10~1.25 μm,煙塵中錳化合物(以mno2計)約占7.5%[1]。焊接時產生的有害氣體主要是o3、nox、co、hf等。通風不良時環境空氣中o3和nox可達到0.5 mg/m 3和20 mg/m3。用j 422焊條焊接車臺架時,焊接危害治理目標成分應該是焊接煙塵。
一、車間概述
某汽車配件廠裝焊車間廠房占地1 200 m2,生產過程中10臺車臺架(南北各5臺)180°旋轉焊接,每臺車臺架有2~3人采用手工電弧焊同時操作,在車間一側同時有地面補焊及co2 保護焊各1處。焊接時產生大量焊接煙塵和有害氣體彌漫于車間內。除在廠房上部安裝幾臺排氣扇外,未采取其他治理措施。
二、治理方案設計
由于車臺架焊接操作時需180°旋轉,且車間上部有天車運行,一般排風罩無法布置,故采 用了天車頂部送風與設置地下風道排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對co2保護焊及不定位地面焊產生的煙塵采用側吸方式進行捕集,將有毒有害煙塵控制在工人呼吸帶以下,經平底回轉反吹式袋式除塵器凈化后排放。受廠房上部房梁位置所限,天車上部的送風系統共分5套,每套送風系統為2臺車臺架送風,送風口距工人操作位高度為7.7 m,每套送風系統設計風量12000 m3/h,選擇風量為15000 m3/h的風機,風機置于廠房頂部。為使送風均勻分布于每臺車臺架的操作位,每個車臺架上部均設2個并列為一組的靜壓箱,其作用相當于空調設計中孔板送風時的穩壓層。靜壓箱下部設5個管嘴為氣流出口。有的車臺架位于房梁下方,而天車頂部與房梁下部沒有足夠空間布置送風管道,則從房梁兩側分設3孔及2孔靜壓箱。由空氣動力學阻力計算確定靜壓箱參數,保證距氣流出口7.7 m的產塵位置送風氣流分布均 勻,并能抑制焊接煙塵上揚。
設靜壓箱出口處風速為20 m/s,依射流軸心速度衰減公式[2]:vx/v0=0.48/(ax/d0+0.145)。式中:vx:射程x處的射流軸心速度,m/s;v0:射流出口速度,m/s;x:射流斷面至噴嘴的距離,m;d0:噴嘴直徑,m;a:紊流系數。
計算可得:vx=1.70 m/s時既能達到控制風速的要求,也可滿足《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 設計規范》(gbj 19-87)對系統式局部送風的規定。
1:5孔靜壓箱;2:送風出口管嘴;3:2孔靜壓箱; 4:3孔 靜壓箱;5:消聲器;6:風機
排風系統由設置于地下的風道和車臺架附近的排風罩、co2保護焊及不定位地面焊附近的排風軟管組成,設計風量為75 000 m3/h。由于工人焊接時車臺架不時旋轉,故車臺架工 位的排風口只能設于地面。每臺車臺架設2個排風口,風口設計風量為3230m3/h。為防止廢棄的焊條料頭掉入風口堵塞風道,排風口處均設有網格狀活動蓋板,其下的風口處設一 活動提筐,可將掉入的焊條頭及雜物收集起來并及時清理。
每臺車臺架處的排風支管道從 地下匯集于主管道,co2保護焊及不定位地面焊附近產生的煙塵由設于操作臺上的排風罩 經排風軟管從地下匯集于主管道,co2保護焊及不定位地面焊操作處的設計排風量分別為2 000 m3/h和1 000 m3/h。整個排風系統均經過阻力平衡計算,并在系統調試階段以風 量調節閥調平。
三、治理效果
治理前作業場所電焊煙塵濃度為5.0~10.5 mg/m3,平均8.6 mg/m3,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其中最高超標近1倍。送、排風系統安裝完畢后進行了系統調試,車臺架操作位控制點(工人呼吸帶)風速為2.1~3.0 m/s,每臺車臺架處排風風量為7258~9418 m3/h,10臺車臺架總排風量為77846 m3/h。co2保護焊及不定位地面焊處側吸罩罩口風速為1.50~2.55 m/s,排風風量為3 336 m3/h,均達到設計要求。
經衛生防疫部門現場監測,治理后作業場所有害物濃度、作業場所5種有害物濃度均低于國家衛生標準。
表1 治理后作業場所有害物質濃度(mg/m3)有害因素 濃度范圍
平均濃度 國家衛生標準 co2 0.04~0.06 0.05 0.1 nox 0.08~0.23 0.14 5.0 hf
<0.47 <0.47 1.0 電焊煙塵 1.05~3.68 2.85 6.0 錳煙(mno2)0.07~0.21 0.14 0.2
四、討論
手工電孤焊的主要危害因素是煙塵和錳化合物。研究表明,長期吸入錳化合物可發生慢性錳 中毒,長期吸入電焊粉塵可發生電焊工塵肺。為此,許多國家對焊接作業環境制訂了專門安全衛生標準。如美國、日本規定的錳(無機化合物)最高容許濃度為5mg/m3。國際焊接學 會(iiw)也有專門的標準。我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 36-79)中的錳及其化合 物(換算成mno2)最高容許濃度為0.2mg/m3是泛指高毒性錳塵。我國頒布的《車間空氣中電焊煙塵衛生標準》(gb 16194-1996)規定車間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為6 mg/m3。
該治理方案在滿足生產工藝的情況下,合理進行了送、排風系統的設計,采用天車頂部送風 與設置地下風道排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將有害煙塵控制在工人呼吸帶以下,治理效果較顯著。但由于資金所限,送風系統未設空調或加熱裝置,冬季使用無法滿足工效學要求。車間內常見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標準
資料3 常見有害物質在車間空氣中的最高允許濃度如下:
(一)有毒物質: 最高允許濃度,mg/m3 氧化碳 30 2)苯 40 3)甲苯、二甲苯 100 4)丙酮 400 5)甲醛 3 6)金屬汞 0.01 7)苯烯 40 8)化膠化物 1 9)氨 30 10)臭氧 0.3 11)鉛煙 10 12)氯 1 13)氧化氫及鹽酸 15 14)四氯化碳 25 15)氯乙烯 30 16)溶劑汽油 300 17)甲醇 50
(二)生產性粉塵
1)含有10%以上游離sio2的粉塵 2 2)含有50%~80%游離sio2的粉塵 1.5 3)80%以上游離sio2的粉塵 1 4)石棉粉塵及含10%以上石棉粉塵 2 5)含有10%以下游離sio2的水泥粉塵 6 6)含有10%以下游離sio2的煤塵 10 7)鋁、化鉛、鋁合金粉塵 4 8)其它粉塵 10 *其中粉塵系指游離sio2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質的礦物性和動植物性粉塵。
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 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篇四
二氧化硫排放量計算公式
一、廢水部分
“排放去向” 是指企業廢水直接或間接排入水體的名稱。廢水中污染物計算可采用下列公式計算:
cod(ss)平均日排放量(噸/日)=平均日排水量(噸)×平均排放濃度(毫克/升)÷106。
cod(ss)年排放總量(噸/年)= cod(ss)平均日排放量(噸/日)×年排放天數。
二、廢氣部分
對有6t/h(含6t/h,下同)以上鍋爐的企業,所有大小鍋爐都要列入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包括發電廠。
表中內容鍋爐型號、蒸噸/小時數量,不論大小分別填報(閑置不用或到期報廢不填),要求按排放筒填報,如一間企業有鍋爐5臺,分別是a、b、c、d、e,其中a、b鍋爐共用一個排放筒,c、d、e共用一個排放筒,則該企業有排放筒2個,填報時應將a、b鍋爐納入一個排放筒填報,將c、d、e鍋爐納入另一個排放筒填報。對于未安裝脫硫設施的,必須采取脫(固)硫劑措施(脫硫效率不低于30%),使用燃料含硫份最限值為:煤0.8%,燃料油(含重油,下同)1.0%,柴油0.4%;對于未安裝脫硫設施的,當脫硫效率高于65%時,煤1.5%,燃料油1.8%,柴油0.6%;脫硫效率在40—65%時,煤1.0%,燃料油1.3%,柴油0.5%;對以水煤漿代替燃料油的,未安裝脫硫設施和已安裝脫硫設施的,水煤漿含硫分別為0.2%和0.5%。二氧化硫排放量計算采用物料衡算,鍋爐二氧化硫排放量計算方法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燃料煤計算公式:
二氧化硫排放量(噸/日)=16×s×b×(1-η)÷1000 式中16是排污系數、s是含硫量(%)、b是燃料用量(噸/日),η是脫硫效率(%)。例如:某企業使用燃煤含硫量為0.9%時,每日燃燒煤1噸,脫硫效率為15%,產生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6×0.9×1×(1-0.15)÷1000=0.012(噸/日)(2)燃料油計算公式: 二氧化硫排放量(噸/日)=20×s×b×(1-η)÷1000 式中20是排污系數、s是含硫量(%)、b是燃料用量(噸/日)。η是脫硫效率(%)例:某企業使用燃料油含硫量為1.0%,沒有脫硫設施時,每日燃燒1噸燃料油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0×1×1÷1000=0.0200(噸/日)
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 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篇五
本文有天貓網http:///編輯創建,技術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重點污染物減排工作計劃
一、編制依據
省人民政府與市政府簽定的《“十一五”二氧化硫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和《“十一五”主要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有關指標要求,《市“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實施方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市“十一五”污染減排規劃>后期污染減排工作的通知》(隴政辦發[]28號)及省環保局核定的我市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基礎數據。
二、目標和任務
年全市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0.88萬噸以內,比年下降6.25%;全市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0.87萬噸以內,比年上升6.68%。
計劃削減二氧化硫(so2)150噸,全部為工業so2排放量;削減化學需氧量(cod)800噸,其中工業削減100噸,生活污水削減700噸。
為保證完成年污染減排目標任務,計劃安排工程減排項目13項。
三、減排目標可達性分析
年全市cod減排任務是800噸,;年全市二氧化硫減排任務是150噸。各縣區制訂的減排計劃削減量有缺口的應補報項目,補齊缺口,確保減排任務的完成。計劃任務量為預測值,實際量以年終考核量為準。各縣區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落實情況。
我市的cod減排措施主要依賴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新建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進度及污水處理項目的配套管網建設進度將直接影響我市的cod減排效果。因此,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列入減排計劃的減排項目,爭取徽縣污水處理廠項目早計劃,早開工,武都區、成縣二家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建設盡快完成,以最大限度發揮減排效果。
四、主要措施
(一)狠抓工作責任落實,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建立健全污染減排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各級政府的主要領導對本行政區域污染減排工作負總責。強化政策措施的執行力,將污染減排完成情況納入環保目標責任書,加強考核監督,定期公布污染減排指標完成情況。將污染減排指標完成情況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二)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各縣區要把總量削減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把好項目環境準入關,嚴格執行新建項目“點對點”調劑制度,新(擴、改)項目的排污總量從轄區內削減量中調劑使用;對不能實現“增產減污”的改、擴建項目和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無法通過區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減污染總量的新建項目,各級環保部門不予審批。同時,把好項目竣工驗收關,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依法按總量控制要求發放排污許可證,加強核發后監督管理,依法查處無證排污、超標排污。建立項目審批臺帳,每季度結束后5日內將項目審批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
調劑情況上報市環保局。
(三)建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上報制度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上報制度包括月報和季報。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各縣區環保局完成。月報主要是按照環保部年終核查要求上報減排項目基礎臺帳,季報按國家環保部格式和要求上報。
(四)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排監測制度
為準確核定減排情況,市、縣、區環保部門要采用自動監測與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相結合的方式,每月對列入減排計劃的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削減工程進行現場監察和監督性監測,每季度進行在線監控設施比對和校驗,確保治理設施穩定運行,有效減排;關停項目必須每月督察一次,防止死灰復燃。減排項目治理設施監察報告、監測報告、比對報告于每月5日前報送市環保局。
(五)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排考核制度
1.強化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責任制。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污染物總量減排的第一責任人,各企業單位是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直接責任人,是落實減排任務的主體。各級政府要把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的各項具體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范圍,制定削減計劃,層層分解,落實到責任企業,切實把污染物總量減排作為當前加強宏觀調控的重點,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抓緊抓好。各減排單位要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項目和資金,嚴格監督管理,確保實現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
2.嚴格污染減排責任追究。建立減排工作考核制度,由市政府組織,市環保局和監察局牽頭,會同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實施季度核查和考核。嚴格減排工作責任追究,對未落實減排措施、未完成減排任務的縣區,要嚴肅追究責任;對因工作不力、瀆職失職造成減排工程項目建設進展緩慢,要追究相關單位、部門和責任人的責任。
(六)認真實施污染減排各項重點工程
按照《市“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實施方案》(隴政辦發[]196號)要求,重點抓好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冶煉企業煙氣綜合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與配套管網改造等工程。對列入年減排計劃的工程項目,要盡快制訂項目建設方案,落實資金來源,狠抓工程質量,確保按期建成運營。對年未完成的項目,實施限期治理。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要加大城市污水管網的投入和建設力度,盡快完善城市污水管網;運行體制不順的,要加快企業化改制和市場化運作步伐。
(七)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督管理
對污染物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停產整治。加大環保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增加污染物排放監測和現場執法檢查頻次,突出污染減排重點工程運行情況的檢查,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轉,使其持續發揮減排作用。同時,結合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對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國控重點污染源和污染減排重點工程,按省上要求按時將在線監測裝置安裝到位,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提高監控水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