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要選一句話作為中國人品格的代表,那么這句“自強不息”當得榜首。在中華泱泱數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人曾遇到過無數次災難,但是靠著這份自強不息的精神,中華民族延綿至今,成為唯一一個沒有斷了傳承的古文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中國抗疫簡史》讀后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抗疫簡史》讀后感800字1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在疫情里我們迎來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拿起《中國抗疫簡史》,來找尋抗疫力量的人性光輝。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他的力量的。疫病帶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危機,深刻而持續地作用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迫使我們去面對那些“正常”情況下不消考慮的局面:我們人類,究竟怎樣去應對這次全球性的大瘟疫,又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死亡的陰影?我們在這些拷問中,看到那一段段承載著民族英魂的抗疫歷史里,迸發出文字的洪荒之力。
張劍光新書《中國抗疫簡史》以正史為綱,寫先秦到清末歷朝防疫抗疫史,通過講述經驗與思想觀念的轉變,最后指出我們中國人抗擊疫情的不敗法寶——正是我們有著同舟共濟、堅韌頑強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才得以在一次次瘟疫大災變的洗禮中浴火重生,使中華民族幾千年屹立不倒。手邊恰有張教授早些時間(九十年代)的書《三千年疫情》,拿來比較閱讀收獲頗豐。
同是講抗疫史,和那本專著相比較,這本新書《簡史》更是一本大眾讀物和內涵豐富的精神食糧,三千年來人與病魔的抗爭,無論是古代神醫的診病故事,還是官吏身上體現的的謀略智慧,雖然知道有些只是傳說,但至少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災難面前臨危不懼,相信政府、相信科學,仁人志士能夠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頑強抗爭的精神主線延綿不斷,薪火相傳,貫穿中華民族的千年歷史??梢哉f我們今天贊頌的那些抗疫英雄身上的奉獻精神,我們引以為傲的群防群控的政治智慧,正是文明傳承與時代呼聲的緊密貼合,匯聚成抗擊疫情勝利的磅礴偉力。
這書雖是緊急出版,絕非倉促而就。曹操兵敗赤壁與瘟疫,詩神蘇軾與醫書,康熙登位與天花,這些名人軼事的背后是疫情之下的大歷史,原來大災難背后也是一個個渺小的、個體的人,在危亡中挺身力挽狂瀾,整個民族戮力同心方戰勝瘟神。我們也從中看到,一次次瘟疫的來臨,往往伴隨著思想變革與制度進步,對今人來講仍是不過時的經驗與理念。
《中國抗疫簡史》讀后感800字2
2020年的開篇讓所有人措手不及,這個特殊的時期閱讀這本書,了解曾發生過的疫情史,太過合適。讀史,知興替,讀此書,感慨頗多。
我們通??词窌?,是看朝代的更替、廟堂上的紛爭,而本書是從普通人較少關注的角度,結合具體的歷史事件來講述始終伴隨中國歷史發展的疫情情況。
自有記錄疫情的商朝至今,凡是爆發疫情,一病則死十三四,死十七八,疫情之下的生命脆弱如螻蟻。在東漢末年、魏晉南北、五胡亂華等社會動亂時期,疫情持續爆發,此時的人間常態是:“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一個村莊全部死光,絕無人跡”。如此種種,文字描述顯得太過蒼白。亂世之中的疫情,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毀滅性的。
疫情的迅猛,影響個人生死,亦影響一個國家的盛衰、歷史的走向,譬如率領20萬大軍的曹操,因軍中出現疫情大敗于赤壁之戰,由此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譬如合川釣魚城之戰中蒙兵爆發疫病退敗,影響一個朝代的進程。譬如立下豐功偉績的康熙皇帝,能坐上皇位的一個重要原因竟是對瘟疫天花免疫。
直面困難應該是我們的本能,古代人民從沒有放棄過尋求應對疫情的方法,盡管受到當時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限制,在認識和應對疾病上走了很多彎路,但仍然摸索總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張仲景的辯證論治療方案、劉完素的治療熱性病的一整套方法、李杲關注人體的抵抗力等等。這一過程在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治療方案、應對經驗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勇氣。
全書看完,哀喜參半,哀的是疫情為古代人民帶來的災難太過深沉,喜的是,為應對疫情,古代在認識傳染源、傳染途徑、治療方法、社會經濟恢復方面已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時至今日,借鑒這套方案,我們的防疫應對措施更加深入,更加細致,也更加有效,故何所懼。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延續下來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從未間斷過,這是因為面對任何困難,我們從未妥協過;面對災難,我們從未絕望過;面對被摧毀的大地,我們也從未放棄過。
【2021《中國抗疫簡史》讀后感800字范文【優秀2篇】】相關推薦文章:
抗疫主題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感 關于抗疫影片的觀后感
2021抗疫主題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感范文
2021致敬偉大的抗疫精神作文800字 弘揚抗疫精神作文五篇
抗疫英雄汪勇事跡800字 汪勇抗疫英雄事跡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