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考公熱”競爭日趨白熱化,催生了一種新的趨勢——“海外上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將目光投向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公務員崗位。盡管這些崗位的穩定性或許不及國內,但對于許多留學生而言,這卻是一條獲取海外身份、開啟人生新篇章的有效途徑。這一現象,深刻地折射出高學歷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與尋求發展機遇的時代特征。
千萬考公大軍要去海外卷了
穩定與體面吸引著這一代年輕人,但隨著我國考公難度攀升,不少年輕人另辟蹊徑,瞄準了國外考公。
“上岸”,也能向外卷
今年報名國考的人數已經高達341.6萬了,10年前這個數字還是141萬。
而這還并非這輪考公熱潮的全貌,單個省份內的諸如省考和事業單位報名人數也能接近30萬,估算下來今年參加考公的人數已經突破了1000萬大關。
從十多年前的“年輕人就該闖蕩”的“北漂南下”,如今回老家考公成為了應屆生畢業后的主要去向。以至于不少年輕人紛紛把考公稱之為“上岸”。
但上岸難度這幾年隨著報名人數大幅增長而明顯提升,許多地方的一些崗位十年前招的可能僅僅是大專生,如今要求都是起步研究生,但報錄比依然能突破1:1000。
壓力總是能帶來些意想不到的改變:這屆年輕人們將考公浪潮卷出了國門,卷向了世界。越來越多的我國留學生,正將目光投向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公務員體系。
近五年,中國學生申請海外公務員崗位的數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加拿大2024年就有超過500名中國留學生申請該國公務員職位,同比上年增長30%。而在日本,2023年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外國籍人士中,有83人為中國人。在新加坡,雖然曾招聘300個行政崗位,而且這里考公比我國更卷,但留下的中國留學生仍有10人。
“海外上岸”浪潮的產生也離不開部分國家主動放開限制。日本部分地區年取消了公務員考試的國籍限制;奧地利、小鎮哈爾施塔特也因旅游發展需求,愿意引入中文人才;澳洲昆士蘭州則通過管培生項目引進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應屆畢業生。
500多年前,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在航行2個月后,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完成了載入史冊的“上岸”。現在,無數海外留學生拿著學歷,在經歷二十多年教育后,在異國他鄉完成考公,實現“上岸”。
雖不穩定,但卻是身份策略
國外的公務員是大概率沒我國穩定的。
比如老美那邊,“終身制”(約10%)和“合同制”(約90%),合同制公務員可能因項目結束、預算削減等非個人原因被輕易解雇;再比如日本,2000年后推行“地方公務員靈活雇傭制度”,允許地方以短期合同雇傭公務員,合同到期后可不再續簽;再比如歐洲,多個國家在08年后,打破了“終身任職”的傳統。
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這些國家,不僅有類似“績效合同制”的規定,還可能有“跨部門競聘”的規則,互聯網企業里的末位淘汰在那邊是常態。
但是,海外公務員對于我國留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這些崗位與“身份留存”息息相關。
假如你在澳洲完成碩士學習后,可以通過公職工作獲取穩定簽證,并有望進一步申請綠卡;在奧地利,由我國留學生憑借“紅白紅卡+”持續在當地發展別的職業生涯。對那些傾向海外發展的留學生而言,公務員不僅是職業選擇,更是一種身份策略。
從身份策略來理解就很明顯了,海外考公也只是一個跳板,上岸之后選擇的壓力會更小,選擇會更多。
還有一點則是傳統思維在起著深遠的潛意識影響:“鐵飯碗”認知已成時代特色,即使海外考公的鐵飯碗并沒有那么鐵,但是在認知層面還是會有光環。
對于爸媽來說,對外人說孩子“在省內私企打工”和“在某發達國家考公上岸”,明顯也是后者更有面兒。
備選可以,短期難成主流
雖然現在不少留學中介聲稱海外考公也很美好,但是目前來看這一趨勢仍然難成主流。
核心原因就是,就如同我國考公其實也是時代發展下再度躍升主流的一次“被迫趨勢”一樣,海外考公其實也是一種“被迫趨勢”。
如果我國仍處于互聯網行業上升階段,金融行業也是欣欣向榮,留學生們大部分會傾向于回國憑借“海歸”身份獲得紅利。
如果我國考公沒有如今這么卷,那么留學生們如果非要謀求穩定也會更傾向于回國嘗試“上岸”;如果在海外也能輕松找到大廠工作拿到身份,也不至于如此“另辟蹊徑”。
2024留學生回國就業目標企業類型
以日本JET項目為例,崗位雖屬公共服務系統,但本質是“文化交流型”的合同工,一年一續,服務期5年,談不上終身保障。其他大多數海外上岸的類型也大差不差,有人在德國上岸,實際上就是4年期合同工,4年以后不出意外就要出意外:續簽是不可能的。
而且,相比于在海外找份企業工作,海外上岸更難處理人在異國他鄉的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和身份標簽。上岸后工作之余還需要主動參與方言課程、社區活動,努力打破身份壁壘,和清閑基本不沾邊。
以至于一些通過海外上岸完成“身份策略”的我國留學生表示,長遠考慮還是得回國討生活。
當然了,這一輪“海外考公”浪潮其實對我國年輕人能起到的啟示并不多,畢竟光是一個出國就限制了太多人的選擇。
雖然海外上岸短期內成為不了主流,但是這輪“上岸”的另辟蹊徑還是頗有意思:我國的高學歷紅利,在向全球蔓延,未來說不定海外很多行業,都能被這輪高學歷紅利的海外蔓延擠出更多的空間。
海外公務員報考條件要求
海外公務員報考條件主要包括國籍、學歷認證、年齡等要求,具體如下:
國籍要求
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留學期間不得改變國籍。
學歷認證
需通過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 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認證材料需在面試前提交。
年齡限制
普遍要求18至35周歲,碩士、博士應屆生可放寬至40周歲。
特殊崗位(如 國安 、 公安 等)可能有額外年齡或背景限制。
其他要求
政治素質合格,擁護憲法及社會主義制度。
身心健康,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
專業匹配,需對照崗位要求(部分崗位允許專業轉換)。
特殊崗位限制
涉及國家安全和保密的崗位可能限制自費留學背景的考生。
應屆生身份
2022年1月后畢業且未就業的留學生可報考應屆生崗位。